
药企走上贴牌之路或有其心事 ,但终究不是恒久之计。
文 / 巴九灵
01.你网购的这些工具,很可能是贴牌产物你在网上买过祛疤霜、育发液、暖宫贴、减肥药等保健类产物吗?若是 这些产物来自仁和、同仁堂、修正等着名 药企,你是否会多一份信托 感,哪怕它的价钱高于同类产物,也会掏钱购置?
但现实 上,你买的这些产物,很可能并非来自药企自己的工厂,而是属于贴牌产物。
好比,天猫“药都仁和旗舰店”中的一款“爱肤宜防脱育发液”产物,月销1万+,有7000多条评价。产物详情页先容 ,这款产物出自仁和药业,但它并没有泛起在仁和药业官网的产物列表中。
凭证 这款产物的批准文号“国妆特字G20180064”,小巴在药监局官网查询到了这款产物的注册信息,显示生产企业为“广州爱肤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后的备注信息中还写着着实 际生产企业为:广州市腾宇化妆品有限公司。
企查查显示,广州爱肤宜和广州市腾宇这两家公司,跟仁和药业均无股权关系。这就是一款典型的贴牌产物。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不少投资者对仁和药业提出“爱肤宜防脱育发液与仁和药业是什么关系”类似的话题,体贴这类贴牌产物与仁和药业的现实 关系。
02.贴牌模式伸张 至医药领域今天,贴牌模式在各行各业已经很是盛行。最典型的就是南极人。打开一个购物平台,会有许多南极人相关店肆,产物更是多到数不清,从鞋服到床上用品,从电熨斗到燃气灶,五花八门。
南极人原本是一家依赖 做亵服 起身 的公司,从2008年最先 ,南极人关闭了所有自营工厂生产线,以后 便从“卖产物”酿成“品牌授权”,赚得盆满钵满。2019年,南极人通过品牌授权获得13亿元收入。2020年,南极人贴牌服务的毛利率高达93.26%。
近年来,贴牌模式已伸张 至医疗、保健行业。仁和、同仁堂、修正、葵花等众多着名 药企通过品牌授权来增添 收入。
以仁和药业为例,据其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06亿元,公司产物分为自有产物和OEM贴牌产物,从收入来看,自有产物和OEM贴牌产物基本各占一半。
贴牌模式撑起了一家老字号药企营收的半壁山河,足以证实 着名 药企对贴牌模式的依赖。
相比于研发,贴牌显然是一条更容易走的捷径。走惯了捷径,便更不愿意走那条难走但准确 的路。
据仁和药业披露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研发用度4276万,营收约36.59亿元,研发用度占营收的比例仅为1.1%。另据仁和药业近4年的年报,其每年的销售用度为研发用度的14—26倍之多。仁和“重营销轻研发”的特征,常被外界所诟病。
但这并非仁和一家的问题,中为咨询行业视察陈诉显示,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用度一样平常 占销售总额的15%—20%,而海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仅为2%—3%。
03.想靠贴牌躺赢?生怕 不行贴牌的路虽好走,但并非一劳永逸。
就如南极人,本以为可以靠品牌授权“躺赢”,但这两年的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从去年7月以来,南极电商的股价从24.41元的最高点下跌到现在 的7元左右,市值蒸发近400亿。据其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南极电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6亿元,同比下降42.85%。
贴牌模式就如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孝顺 一本万利的营收同时,也为品牌带来了种种负面问题,如产物质量、口碑良莠不齐,甚至涉嫌虚伪 宣传。
在黑猫投诉和315消耗 保投诉网站上,有许多关于药企贴牌产物的投诉,投诉内容大多围绕“产物无效”“赝品”“无法退款”“虚伪 宣传”等方面。
小巴在拼多多上搜索到一款伤口照顾护士软膏,工业详情页先容 ,这款产物来自国民大品牌——修正,产物功效为“去疤不留痕迹”,而且有药监存案,清静 效果好。
这款软膏现实 生产商为“江西冰爽洁芙实业有限公司”,与修正药业并无任何股权关系,属于贴牌产物。
凭证 其提供的存案号“赣樟械备20190083号”,小巴在国家药监局网站上举行 查询,存案资料显示:“本品为软膏。所含因素 不具有药理学作用。所含因素 不行被人体吸收。非无菌提供。”
“预期用途”这一项则显示空缺 。
而小巴查询同类型其他品牌的祛疤膏,“预期用途”这一栏写有“适用于抑制、减轻烧伤、外伤、手术等缘故原由 引起的增生性疤痕”。
也就是说,这支软膏很可能没有祛疤功效。若是 确实云云 ,那么这款产物就存在虚伪 宣传的问题。
04.岂能一贴了之,出了问题谁认真 ?贴牌产物问题出了质量问题,该由谁来认真 ?小巴咨询了上海律与匠状师 事务所主任常东岳,他以为 ,贴牌商品一旦出了质量问题,品牌提供方就是直接责任人,通常情形 下加工方也免不掉责任。而且,这照旧基于正当生产的产物泛起了质量问题,需要肩负的是民事责任。
但越来越多的企业不讲“武德”,许多企业把贴牌异化成纯粹出借品牌,对质量不做任何质量羁系,就很成问题。此种情形 下,若是 由于 生产不正当导致泛起极其恶劣的社会效果 ,贴牌产物的品牌方和生产方不只需要肩负民事责任,还需要肩负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常东岳还体现,食药品清静 关系到民众的康健权甚至生命权,泛起质量问题可能对身体带来不行逆损伤,对食药品的质量羁系无论多严酷 都不为过。遗憾的是,我国的《食物 清静 法》《药品治理法》和《产物质量法》虽然都对产物质量责任有划定,但对违反食物 和药品清静 的制裁照旧太轻,以至于我国的食药品领域照旧不够清静 。这方面,美国和日本用重典治理食药品清静 的做法就挺好,值得借鉴。
靠执法制裁是最后一步,作为企业来说,遵守规则应是天职。岂能不讲武德,一贴了之?
在北京鼎臣治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首创人、战略营销专家史立臣看来,贴牌不违法,要害是怎样 在授权的同时,继续控制质量。不管你是贴牌照旧代加工,消耗 者只知道买的是你这个品牌。药企尤其要注重 质量,否则随着授权产物变多、变杂,质量控制不住,最后影响到主业的口碑,得不偿失。
05.药企的心事 与新路贴牌模式的优劣势很清晰 ,能轻松赚钱,但品控难,品牌易受损。原理很简朴,问题是,那些花百年时间沉淀下的老字号药企,本应敬重 自己的羽毛,为何会着迷贴牌?
史立臣道出了背后的缘由:近年来,医药行业竞争强烈 ,药企谋划 压力增大,老牌药企要寻出路,一是解决基础问题,加大研发投入;二是驻足 自身成本优势,到达规模经济效益。但这两条路都欠好走。
“相比之下,贴牌生意险些没有成本,净利润又很高,因此那些有品牌着名 度,溢价能力强的药企自然而然走上了这条路。”
由此看,老字号药企走上贴牌之路,有其心事 ,但这终究不是恒久之计。有没有可能开发 出一条新路?
确实有一条新路已经泛起了——药企跨界美妆日化领域。
随着功效性护肤品增添 强劲,仁和、片仔癀、同仁堂、马应龙、云南白药、盘龙云海、东阿阿胶、修正药业等药企都已涉足美妆日化行业。
片仔癀披露2020年财报,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11亿元,同比增添 13.78%;实现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增添 21.62%。增添 的背后,化妆品板块孝顺 了一分力。其控股子公司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实现营收6.11亿元,同比增添 42.01%,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添 41.23%。
今年7月,仁和药业通告称,拟以7.19亿元收购7家化妆品公司各80%股权。其中一家深圳市三浦自然 化妆品一直自主生产仁和牌化妆品,而其余6家标的公司经销的部门产物就来自于这家公司。
对此,史立臣剖析 ,日本有一个很重大 的工业叫药妆,中国没有,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功效性化妆品,而着名 药企跨界做美妆是有自然 优势的,好比品牌能支持 起产物的溢价,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点,再加上药企自己就已经具备强盛 的谋划 团队、营销团队以及资金水平,这些是通俗 企业不具备的。
“其中的差异,无非是有的药企如仁和,此前已经通过贴牌培育了仁和牌化妆品相关产物,且部门产物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着名 度以及用户基础,这时间 举行 收并购,顺理成章。而一些药企此前这方面的涉足较少,就可能得重新最先 去做。”
这么说来,药企跨界做美妆日化产物,原本只是想通过品牌授权做个副业,未来可能成为它们的主业之一,通过打造爆款IP产物,获得新的盈利增添 点。
作者 | 李梦清 | 当值编辑 | 张文龙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 图源 |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