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历资料
患者女,60岁,因近6个月偶有烧心和反流而接受了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EGD),患者既往存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14年前曾因GERD而行Nissen胃底折叠术。
患者常年服用吲达帕胺、普伐他汀和阿普唑仑,此外,近一年内,患者因枢纽炎而纪律服用氨基葡萄糖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患者无饮酒史、吸烟史、吸毒史。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效果 均无异常发现。
EGD显示,食管内壁可见易剥离的白色纵向组织贯串整个食管,止于食管胃接壤处,其下层黏膜充血和红斑(图1和图2)。
图1 食管近端管腔存在可剥离的白色纵向组织,下层黏膜充血。
图2 食管远端管腔可见剥离的白色纵向组织,下层粘膜充血,终止于胃食管接壤处远端。
活检显示过早成熟的角化细胞、核固缩深染、胞浆深染嗜酸性,与角化不良相符(图3)。
图3 食管鳞状上皮活检效果 提醒 :过早成熟的角化细胞、核固缩深染、胞浆深染嗜酸性,与角化不良相符。
凭证 临床病史、EGD和组织学发现,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糜烂性食管炎
B.嗜酸性食管炎
C.浅表剥脱性食管炎
D.淋巴细胞性食管炎
谜底 剖析
准确 谜底 是C,表皮剥脱性食管炎。
思量 到患者存在GERD史,谜底 A是一个思量 偏向,但并不准确 ,由于 该病例在内镜下发现黏膜条“脱落”,且没有糜烂,与此诊断纷歧致。
明确诊断前,也应思量 谜底 B和D,但谜底 B和D也并非准确 谜底 ,由于 组织学标本没有显示食管壁嗜酸性浸润,或淋巴细胞浸润。
若未能明确诊断,该病例很容易被诠释 为GERD复发,并继发性糜烂性食管炎。
知识小课堂:表皮剥脱性食管炎
01 表皮剥脱性食管炎的体现
表皮剥脱性食管炎是一种少见的,尚未被普遍 熟悉 的食管炎的成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内镜装备 及手艺 职员 的增添 ,胃镜榆查患者例数一直 增添 ,也提高了对本病的检出率及认知水平。
临床上,患者可体现为烧心、反流和吐逆 。海内报道的病例中,患者时常以吞咽食物后发生胸骨后疼痛不适为主诉,或患者诉在进食较多、较粗拙食物后发生呕血、胸痛,偶可见呕出白色管状膜样物。
内镜下的典型体现是黏膜脱落。
通常的组织学体现为角化不良。
02
成因
海内以为 本病多与进食过快或进食粗拙、干燥的食物有关,部门可能因吞食含有细小骨刺的食物损伤黏膜,导致食管痉挛,反射性强烈 吐逆 ,进一步使食管黏膜机械性损伤所致。
但外洋以为 ,其发生可能与摄入非甾体抗炎药、乳糜泻、身体创伤(包罗饮用过热饮料和鼻胃管插管)、皮肤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有关。
03
治疗
学术界对该病的治疗尚未形成任何共识。
➤海内常见处置赏罚 方式
海内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罗一样平常 治疗与药物治疗。
①一样平常 治疗:
早期的严酷 禁食(2~3 d),从进食过渡到流质或半流质,一周后凭证 情形 可进普食。
②药物治疗:
主要包罗抑酸剂和胃黏膜掩护剂两种,可适当加用胃动力药,以镌汰 潜在胃食管反流,以免加重食道损伤。还可使用适量抗生素,控制创面熏染。
➤外洋常见处置赏罚 方式
外洋治疗方式通常主要是使用PPI抑制胃酸,和控制疾病的成因。
不少文献已经纪录了表皮剥脱性食管炎与非甾体抗炎药的相关性,阻止 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能带来内镜下的缓解。
本例患者在停用双氯芬酸后,症状逐步 消逝 ,内镜下也实现了缓解。
04
预后
该病为良性病变,且病变发生在黏膜层,一样平常 不累及固有层,因此,经黏膜上皮细胞再生,修复较好,一样平常 不发生瘢痕狭窄。若诊断实时,不会泛起任何并发症。
参考文献:
[1]Ferreira-Silva J, Morais R, Macedo G, An unnusual cause of regurgitation and heartburn in a patient with fundaplication, Gastroenterology (2020), doi: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20.02.044.
[2]张德强,王胜炳,陈伟旋,曾安祥.表皮剥脱性食管炎八例临床剖析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6).
[3]李秀文.剥脱性食管炎12例剖析 [J].中国适用 医药.2012,(3).
[4]赵清英.表皮剥脱性食管炎 31 例剖析 [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2):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