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泉源 :摄图网500597849
冲刺天下 经济“第五极”,长江中游都市群再次提速。
3月15日,《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十四五”实验 方案》(以下简称《实验 方案》)全文正式宣布。长江中游都市群领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都市群;2020年常住生齿 总量1.3亿人,仅次于长三角;GDP达11.1万亿元,约占天下 9.3%。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妄想 (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都市群,它一度是“第四极”呼声很高的角逐者。然而随着成渝“晋级”,唯有中部地域尚无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都市群,视线由此聚焦在长江中游都市群和中原都市群身上。
去年天下 两会上,湘鄂赣三省委员就曾配合呼吁将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纳入国家生长战略,《关于加速推进长江中游都市群一体化生长的建议》提案被天下 政协列为重点提案举行 督办。
今年天下 两会时代 ,湖南和湖北两省代表团,再次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关于支持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建议》,希望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长江中游都市群战略定位,建设“中三角”双循环生长树模 区。
随着《实验 方案》的批复,长江中游都市群距离“晋级”仅一步之遥。
又一“主要 增添 极”图片泉源 :摄图网500597763
此前,《实验 方案》获批已有过“预告”。
2月24日,国务院批复赞成 《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十四五”实验 方案》。虽未同步宣布全文,但批复中已明确长江中游都市群在“十四五”时期的新定位:长江经济带生长和中部地域崛起的主要 支持 、天下 高质量生长的主要 增添 极,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要 都市群。
图片泉源 :《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十四五”实验 方案》
纵向对比,其战略位置已悄然改变。
2015年,《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妄想 》宣布。其中对于长江中游都市群的期待,是“长江经济带生长主要 支持 ”和“中国经济新的增添 极”。
从聚焦“长江经济带”扩展为“中部地域崛起”的支持 ;从“新的增添 极”到“主要 增添 极”;从仅限于海内视野,到被赋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要 都市群”的更大期待......
3个“主要 ”,无不凸显着长江中游都市群新的机缘。
横向来看,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的定位也是“高质量生长的主要 增添 极”,也强调了要“具有国际影响力”,长江中游都市群的最新定位,与其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中国都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秦尊文看来,要成为“中部地域崛起的主要 支持 ”,长江中游都市群是有底气的。“无论是经济总量、人均GDP、人均收入,长江中游都市群作为中部地域的增添 极,已是客观存在的。甚至这些指标比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都要高许多。”
但要成为天下 规模内又一“主要 增添 极”,长江中游都市群仍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工业结构是要害一环。
“与长三角、粤港澳相比,长江中游都市群的差距很大。”秦尊文指出,长江中游都市群不仅经济总量低于长三角地域,其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也不及长三角和粤港澳,“后两者市场活跃度更高、工业竞争力更强,鄂湘赣三省承接的工业许多都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
另一个“短板”则是对外开放水平。
秦尊文剖析 指出,与东部三个都市群相比,长江中游都市群对外开放的区位条件相对差一些、基础也差一些。不仅云云 ,较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而言,虽然长江中游都市群的经济体量更大、人均GDP更高,“但开放水平也不及成渝地域”。
他体现,岂论是成都照旧重庆,整个成渝地域双城经济圈近年来对外开放的水平都有大幅提升。“同样身居内陆,已往成渝地域对外开放的条件似乎比长江中游还差。但近几年,成渝地域向南、向西开放,鼎力大举生长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乐成变劣势为优势。”
以中欧班列为例,秦尊文指出,“可以看到,以往中欧班列武汉和成渝的水平靠近 ;现在成渝的法式越来越快,成渝的中欧班列已交锋汉、长沙要强了,且强得较量 多”。
在此情形 下,加大对外开放,于长江中游都市群而言已刻不容缓。
破题“一体化”图片泉源 :摄图网501102807
都市“抱团”成为“增添 极”,一定离不开一个要害词“一体化”。
现实 上,“一体化”也一直是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的主要 命题。2015年印发的《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妄想 》中,提到长江中游都市群的“挑战”,第一个就是:“长江中游都市群一体化生长机制尚有 待完善,中央 都市辐射发动能力不强”。
“7年来,长江中游都市群在一体化的问题上,也有过不少起劲 ,取得了一些成效”,秦尊文举例指出,都市群内部,如配合使用 长江黄金水道,统筹公积金、医疗保险异地结算,配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等方面,已有相助效果 。
同时,省际接壤地带的相助树模 区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去年10月,国家正式印发《湘赣边区域相助树模 区建设总体方案》,共涉及湖南长沙、株洲、岳阳、郴州和江西萍乡、九江、宜春、吉安、赣州9座都市24个县(市、区)的协同生长问题。
图片泉源 :岳阳日报客户端
虽然云云 ,“但同样是跨省的都市群,长江中游都市群的‘一体化’与长三角的差距还很是大。”秦尊文如是说道。
一个细节是,现在 较2015年印发《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妄想 》已有7年。7年已往,最新的《实验 方案》提到的长江中游都市群第一个“突出问题”,仍与“一体化”有关:“省际协商协作机制不健全,一体化生长水平偏低;中央 都市对周边辐射发动不足,次级都市生长相对缓慢”。
症结事实 在哪儿?“龙头都市”发动作用不足或是一大缘故原由 。
在秦尊文看来,长三角地域上海一马当先,对于周边地域发动很是显着 ;相较而言,长江中游都市群中虽然武汉略强,但对长沙等都市并未形成压倒性优势,其对省内周边区域的发动作用较十年前已有显着 提升,但省际发动效应仍不显着 。
于长江中游都市群而言,以“都市圈”配合撑起整个“增添 极”,是潜在的破题点之一。
国家“十四五”妄想 纲要中就明确,推动长江中游都市群协同生长,打造天下 主要 增添 极,要“加速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
最新的《实验 方案》中给出的目的 是,到2025年,长江中游都市群协同生长取得实质性希望 。而对于“一体化生长名堂 基本形成”,其中强调也是,“省会都市辐射发动作用进一步施展 ,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同城化实现实质性突破,南昌都市圈培育取得起劲 希望 ”。
用秦尊文的话讲,“以前长江中游都市群内部还总想争个‘老大’,竞争关系显着 。现在几个省会都市间,已更多是协同与相助。”在此配景下,“武汉、长株潭、南昌三个都市圈均提升一体化水平,立稳都市群的三个基点,整个长江中游都市群的一体化问题将更易解决”。
三个“都市圈”图片泉源 :摄图网501572135
也是在2月24日,《长株潭都市圈生长妄想 》与《长江中游都市群生长“十四五”实验 方案》同步获批,这是2022年天下 首个获批的都市圈生长妄想 。
这不仅使长株潭一举成为南京、福州、成都之后,天下 第4个获批的都市圈,也使中部地域拿到首张都市圈生长“入场券”。
长江中游都市群示意图 图片泉源 :长江日报
在秦尊文看来,起步较早的长株潭“天生”就是“三核”结构,较其他“单核”都市圈优势显着 。
自1997年实验 长株潭一体化生长战略,至今已履历 几十年的探索。“其内部一体化已有较成熟模式,虽不像武汉都市圈对周围经济发动作用显着 ,但长株潭内部的硬联通,如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更高。”秦尊文指出。
去年6月,湖南已印发《长株潭一体化生长五年行动妄想 (2021-2025年)》。其中提出中央 区、都市圈、都市群三个生长层级,要求强化长株潭中央 区发动能力。到2025年,该地域生产总值将到达2.5万亿元以上。
另一个加速脚步的是武汉。早在国家“十四五”妄想 纲要中,就提出要加速武汉都市圈建设。以后 武汉接连召开了都市圈首次联席会第一次聚会会议、签署了圈内都市相助生长框架协议等。今年天下 两会时代 ,湖北代表团更提出《关于加速建设武汉都市圈的建议》。
代表团以为 ,武汉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位居中西部地域都市圈第一位,已建设成为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优势突出的新时代"九省通衢",建设起门类齐全的工业系统 等,具备培育生长现代化都市圈的优异 基础。
并建议对武汉都市圈给予特殊关爱和支持,尽快批复武汉都市圈生长妄想 ,加大政策、项目、资源支持力度。
相较于武汉都市圈和长株潭都市圈的“旗鼓相当”,向来缺乏存在感的南昌,面临经济实力与生长水平显着 断层的尴尬。这从《实验 方案》的语言 ,就可见一斑:对于武汉和长株潭,《实验 方案》提到的是“实现实质性突破”,对于南昌都市圈则是“培育取得起劲 希望 ”。
“千方百计加速提升南昌生长首位度”、实验 大南昌都市圈“强核行动”、到2025年大南昌都市圈GDP占全省比重到达53%以上……去年,随着中部崛起进入生长新阶段,江西、南昌省市层面全力提速做强中央 之意越发迫切。
虽然三多数市圈当下生长水平有较大差异,但新机缘之下,未来怎样 各展所长立稳“三足”更值得思索 。
秦尊文以为 ,武汉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唯一无二,坐拥天下 主要 的铁路枢纽,以及即将通航的亚洲第一座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以后 应加大对长江中游都市群的服务力度,放大交通物流优势,把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聚焦在工业方面,三多数市圈各有所长。
秦尊文以为 ,武汉都市圈应继续使用 富厚的科教资源,生长信息工业、航天工业、生物医药工业、汽车工业等优势工业,放大经济能量;
长株潭都市圈装备制造优势显着 ,株洲的轨道交通工业也领先天下 ,应继续施展 其“独门特技 ”,增强制造业的焦点竞争力;
于南昌都市圈而言,起步较早的航空、建材、陶瓷、纺织工业,具有奇异 优势的有色金属工业,在生物医药工业中极具特色的中成药工业等,都是要害的发力点。
正如《实验 方案》所说,“以科学分工、协同生长为导向,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空间名堂 ,推动大中小都市和小城镇协调生长”,将是长江中游都市群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