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失良機(坐失良机),◆同“坐失機宜”。◆[劉伯承]《回顧長征》:“‘左’傾路線卻斷言中間派別是所謂[中國]革命最危險的敵人,因而坐失良機。”
質良(质良),◆純美良善。○《禮記‧月令》:“﹝季夏之月﹞黑黃倉赤,莫不質良,毋敢詐偽。”○[鄭玄]注:“質,正也;良,善也。”○《淮南子‧時則訓》:“青黃白黑,莫不質良。”○[高誘]注:“質,美也;良,善也。”○《新唐書‧朱樸傳》:“惟[襄][鄧]實惟中原,人心質良。”
致知己 ,◆知己 。語出《孟子‧盡心上》:“所不慮而知者,其知己 也。”本指一種天賦的道德意識。○[明][王守仁]提出“致知己 ”的道德修養要领。認為知己 即天理,存在於人的本體中。人們只要推極知己 於客觀事物,則一切行為活動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倫理道德的標准。○[王守仁]也將這種“致知己 ”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元良,◆1.大善,至德。○《書‧太甲下》:“一人元良,萬邦以貞。”○[孔]傳:“天子有大善,則天下得其正。”○《書‧泰誓中》:“剝喪元良,賊虐諫輔。”○[蔡沈]集傳:“元良,[微子]也;諫輔,[比干]也。”○《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剝喪元良,凌辱神主。”○[清][黃遵憲]《三哀詩‧哀唐韍臣明經》:“今當[堯][舜]朝,益宜簡元良。”○[董必武]《輓陳毅同志》詩:“久被病魔折,元良竟喪生。”◆2.太子的代稱。○《禮記‧文王世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南朝][梁][沈約]《立太子恩詔》:“元良之寄,有國莫先,自昔哲後,降及近代,莫不立儲樹明日 ,守器承祧。”○[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太宗]以元良未立,雖意在[真宗],尚欲遍知諸子。”○《清史稿‧世祖紀二》:“元良儲嗣,不行久虛。朕子[玄燁],[佟氏]所生,岐嶷穎慧,克承宗祧,茲立為皇太子。”
選良(选良),◆1.選擇優秀的人才。○《司馬法‧用眾》:“選良次兵,是為益人之強。”◆2.指挑選出來的優秀人才。○[郭沫若]《文藝論集續集‧關於文藝的不朽性》:“再進一步即是自己的民族性的優越,本民族是天帝的選良,是神明的胄裔。”
鄉良人(乡良人),◆[春秋][齊]掌一鄉的仕宦。相當於鄉医生。○《國語‧齊語》:“十連為鄉,故二千人為旅,鄉良人帥之。”按,古代寓兵于農,鄉良人戰時則為軍官。
賢良文學(贤能 文学),◆[漢]代選拔仕宦的科目之一。始於[武帝]時,簡稱賢良或文學。○[漢][桓寬]《鹽鐵論‧本議》:“惟[始元]六年,有詔書使丞相、御史與所舉賢良文學語。”○《漢書‧食貨志下》:“[昭帝]即位六年,詔郡國舉賢良文學之士,問以民所痛苦,修养 之要。”參見“賢良”、“賢良方正”。
賢良方正(贤能 方正),◆[漢]代選拔統治人才的科目之一。始於[漢文帝]。被舉者對政治得失應直言極諫。如表現特別優秀,則授予官職。○[武帝]時復詔舉賢良或賢良文學。名稱時有差异,性質無異。歷代往往視作很是設之制科。○《史記‧孝文本紀》:“及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舊唐書‧裴度傳》:“應制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對策高等,授[河陰縣]尉。”○[明][歸有光]《三途並用議》:“國初用人,有徵聘,有經明行修,有人材,有賢良方正,有才識兼人,有楷書,有童子諸科。”○[清][薛福成]《應詔陳言疏》:“誠法[聖祖]、[高宗]遺意,特舉制科,則很是之士,聞風興起。其設科之名,或稱博學鴻詞,或稱賢良方正,或稱直言極諫,應由部臣臨時請旨定奪。”
賢良(贤能 ),◆1.有品行 才气。○《漢書‧孔光傳》:“退去貪殘之徒,進用賢良之吏。”○《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再說咧,你姐兒倆還這麼賢良呢!”[草明]《乘風破浪》二十:“只因這位雍容漂亮的賢良的妻子的一句話,使[宋紫峰]進退兩難。”◆2.有品行 才气的人。○《周禮‧地官‧師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怙恃;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賈公彥]疏:“二曰友行以尊賢良者,此行施於外人,故尊事賢人良人,有德之士也。”○《後漢書‧伏隆傳》:“任用賊臣,殺戮賢良。”○[明][蔣一葵]《長安客話‧黃金臺》:“百里賢良聚,千秋霸業開。”◆3.古代選拔統治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國推舉文學之士充選。亦為“賢良文學”、“賢良方正”的簡稱。○[漢武帝]《賢良詔》:“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於篇,朕親覽焉。”○[宋][高承]《事物紀原‧學校貢舉‧賢良》:“[漢][唐]逮[宋],取士之制,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六科,謂之制舉,亦曰大科,通謂之賢良。其制蓋自[漢文帝]始。”○[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祖宗非佌佌,也非是庶民白屋,不襲門蔭,應中賢良科舉。”
閒良官(闲良官),◆亦作“閑涼官”。◆[宋][元]時衔命外出宣慰、察訪的官員。○《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豪霸》:“諸閑良官內有一等豪猾無知小人,未曾請俸勾當誑受宣敕,不去遠方之任。”○《水滸傳》第七二回:“且說[宋江]與[柴進]扮作閑涼官,再叫[戴宗]扮作承局,也去走一遭。”
閒良(闲良),◆亦作“閑良”。◆嫻靜优美 。閒,通“嫺”。○[漢][班婕妤]《搗素賦》:“穨肌柔液,音性閑良。”
無良(无良),◆1.不善,欠好。○《書‧泰誓下》:“[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舊唐書‧宣宗紀》:“比有無良之人,於市井 投匿名文書。”○[魯迅]《書信集‧致姚克》:“近二年來,一切無恥無良之事,幾乎無所不有。”◆2.沒有好的。○《左傳‧桓公八年》:“[楚]人上左,君必左,無與王遇,且攻其右。右無良焉,必敗。偏敗,眾乃攜矣。”○[南朝][宋][謝瞻]《張子房詩》:“四達雖平直,蹇步愧無良。”○[唐][蕭嵩]《奉和御製左丞相說右丞相璟賜詩》:“荷恩思有報,陳力愧無良。”
王良,◆1.[春秋]時之善馭馬者。○《孟子‧滕文公下》:“昔者[趙簡子]使[王良]與[嬖奚]乘,終日而不獲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賤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請復之。’強而後可,一朝而獲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漢][王充]《論衡‧率性》:“[王良]登車,馬不罷駑;[堯][舜]為政,民無狂愚。”○[清][吳偉業]《又詠古》:“[王良]御奔車,勢逼[崦嵫]景。”◆2.喻識才者。○[唐][曹唐]《病馬五首呈鄭校書》詩之五:“[王良]若要相抬舉,千里追風也不難。”◆3.[東漢]人,一次受朝廷徵召,行至[滎陽],因病不能前進,乃往訪其友,友人不愿見,曰:“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煩也?”遂拒之。事見《後漢書‧王良傳》。後用為因汲汲於仕宦而受友人譏笑的典實。○[宋][劉克莊]《水調歌頭‧喜歸》詞:“客難[揚雄]拓落,友笑[王良]來往,面汗背芒寒。”○[宋][劉克莊]《泌園春‧三和林卿韻》詞:“休休也,免[王良]友笑,屑往來忙。”◆4.星座名。○《史記‧天官書》:“漢中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張守節]正義:“王良五星,在奎北河中,天子奉御官也。”○《晉書‧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
天良,◆天賦的善心;良心。○[清][袁枚]《新齊諧‧葉生妻》:“惟罵[李某]喪絕天良,毀我輩十人塚,蓋造衡宇好生受用,將我等骸骨踐踏污穢。”○《兒女英雄傳》第一回:“我第一怕的是知縣:不拿出天良來作,我心裏過不去;拿出天良來作,世路上行不去。”○[葉紫]《楊七公公過年》四:“從故鄉的滅絕了天良的田主起,一直罵到打他耳光,關禁他,纵火燒他的草堆子的喪天良的警员 天止。”◆补证条目■先天 的善心;良心。○宋周必大《跋汪圣锡家藏东坡与林希论浙西赈济三帖》:“顛倒是非者,豈盡喪其天良哉?”■一本作“良心”。
天地良心,◆体现誠實無欺的誓語。○[曹禺]《日出》第二幕:“[[黃省三]]:天地良心,我沒有,您可以問庶務[劉]去。”○[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五:“[湯富海]急得臉發紅說:‘我在家量的是五石,天地良心,五石,一點兒不少。’”
說天良(说天良),◆賭咒的話。意謂憑良心講。○[周立波]《桐花沒有開》:“‘沒有開會!你當面捏白。你只講,他在會上是不是又罵我了?’‘沒有,沒有,說天良,沒有。’”
時良,◆今世的良才。○《魏书·李琰之祖莹等传论》:“琰之好學博聞,鬱爲邦彦。祖瑩幹能藝用,實曰時良。”
聖良(圣良),◆猶聖明和英明。○《荀子‧富國》:“故知節用裕民,則必有仁義聖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積矣。”
善良,◆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禮記‧學記》:“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孔穎達]疏:“良亦善也。又能招求善良之士。”○[唐][韓愈]《爭臣論》:“[晉]之不才,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宋][曾鞏]《齊州雜詩序》:“余之疲駑,來為是州,除其姦強,而振其弛壞;去其痛苦,而撫其善良。”○《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原來這稍公,名叫做[張稍],不是個善良之輩。”○[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一個來自[匈奴]底層的既聰明又善良的人。”
三良,◆1.三賢臣。指[秦穆公]時的[奄息]、[仲行]、[鍼虎]。○《詩‧秦風‧黃鳥序》:“黃鳥,哀三良也。國人刺[穆公]以人從死,而作是詩也。”○[毛]傳:“三良,三善臣也。謂[奄息]、[仲行]、[鍼虎]也。”○《史記‧蒙恬列傳》:“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號曰‘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吊》:“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宋][蘇轍]《和子瞻鳳翔八觀‧秦穆公墓》詩:“三良百夫特,豈為無益死?”◆2.三賢臣。指[春秋]時[鄭國]的[叔詹]、[堵叔]、[師叔]。○《左傳‧僖公七年》:“[鄭]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間也。”◆3.三賢臣。指[晉]時的[王導]、[郤鑒]、[庾亮]。○《晉書‧陸玩傳》:“尋而[王導]、[郤鑒]、[庾亮]相繼而薨,朝野咸以為三良既沒,國家殄瘁。以[玩]有德望,乃遷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
任良,◆任用賢才。○《左傳‧昭公十四年》:“禮新敘舊,祿勳合親,任良物官。”○[孔穎達]疏:“任良,謂選賢而任之也。”
清良,◆清正賢良。○[三國][魏][曹操]《請追贈郭嘉封邑表》:“誠賢君周密 於清良,聖祖敦篤於明勳也。”○《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吏多選清良者造職,大化宣流,民物獲寧。”○《舊唐書‧張柬之傳》:“增[嶲府]兵選,擇清良宰牧以統理之。”
強良(强良),◆見“強梁”。
前良,◆猶前賢。○[漢][張衡]《思玄賦》:“尚前良之遺風兮,恫後辰而無及。”○[南朝][梁][任昉]《<王文憲集>序》:“掛服捐駒,前良取則。”○[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貢舉》:“好事者紀其姓名,自[神龍]以來迄於茲日,名曰《進士录取 記》,亦以是 昭示前良,發起後進也。”
平良,◆1.公正良善。○《書‧呂刑》“非佞折獄,惟良折獄”[孔]傳:“非谈锋 可以斷獄,惟平良可以斷獄。”◆2.[陳平]與[張良]的並稱。二人皆為協助[劉邦]統一天下的元勋。○[隋煬帝]《白馬篇》:“英名欺[衛][霍],智策蔑[平][良]。”○[元][耶律楚材]《和張敏之》詩之一:“蜚语無[管][蔡],奇計有[平][良]。”
明良,◆謂賢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語本《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三國][蜀][諸葛亮]《自制十六策‧考黜》:“進用賢良,退去貪懦,明良上下,企及國理。”○[宋][沈括]《賀樞密呂侍郎啟》:“明良協契,遠邇均歡。”○[清][唐甄]《潛書‧任相》:“始有明良之美,而終為[桀][紂]之暴,君臣之際,反覆如是,可不為寒心乎!”
良質(良质),◆1.質地優良的器物,指琴。○[三國][魏][嵇康]《琴賦》:“良質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眾藝兮。”○《南史‧柳惲傳》:“[子良]嘗置酒後園,有[晉]太傅[謝安]鳴琴在側,援以授[惲],[惲]彈為雅弄。○[子良]曰:‘卿巧越[嵇]心,妙臻[羊]體,良質美手,信在今夜。’”◆2.指優秀的作品。○[晉][陸機]《文賦》:“混妍蚩而成體,累良質而為瑕。”
良直,◆賢良正直。○[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左氏》錄夫子一時戲言,以為千載篤論,成微婉之深累,玷良直之高範,不其惜乎!”[宋][司馬光]《御筵詩》:“青簡傳良直,[金華]侍燕娛。”
知己 ,◆1.儒家謂人類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識。○《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知己 也。”○[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若不才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知己 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知己 ,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知己 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民族主義,自尊 古原人之世,其根性固已潛在。遠至今日,乃始發達,今生民之知己 本能也。”◆2.用以指知識。○[周恩來]《接見美國青年月 表團的談話記錄》:“你們會從直接的接觸中,用你們自己的智慧和知己 來加以判斷。”◆3.挚友;知己。○[南朝][宋][謝靈運]《游南亭》詩:“我志誰與亮,賞心惟知己 。”○[唐][羅隱]《秋天 寄狄補闕》詩:“不為知己 在,驅車已出關。”
良正,◆善良正直。○《三國志‧魏志‧劉劭傳》:“性實之士服其平和良正,清靜之人慕其玄虛退讓。”
良樂(良乐),◆[春秋]時[晉][王良]和[秦][伯樂]的並稱。○[王良]善御馬,[伯樂]善相馬。○[漢][班固]《答賓戲》:“[良][樂]軼能於相馭,[烏獲]抗力於千鈞。”○[明][張居正]《應制題畫馬》詩之一:“[良][樂]一顧價千金,爭似君王寶愛深。”
良月,◆1.祥瑞的月份。○《左傳‧莊公十六年》:“[公父][定叔]出奔[衛],三年而復之……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昔人以盈數為吉,數至十則小盈,故以十月為良月。2.以良月作為十月的代稱。○[晉][陶潛]《和郭主簿》之二:“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宋][歐陽修]《延福宮開啟密詞》:“寒律正時,適臨於良月。”
良玉,◆美玉。○《韓詩外傳》卷四:“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漢][揚雄]《法言‧寡見》:“良玉不彫,美言不文。”○[三國][魏][曹丕]《與鍾大理書》:“良玉比德君子,珪璋見美詩人。”
良魚(良鱼),◆大魚。○《詩‧小雅‧鶴鳴》“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毛]傳:“良魚在淵,小魚在渚。”○[孔穎達]疏:“不云大魚而云良魚者,以其喻善人,故變文稱良也。”
良游(\良遊),◆見“良遊”。
良逸,◆指賢才。○《文選‧潘岳<閑居賦>》:“兩學齊列,雙宇如一,右延國胄,左納良逸。”○[李善]注:“國學教胄子,太學招賢良。”
良衣,◆即褌衣。古代平民黎民穿的一種短褲。○[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褌》:“褌,[三代]不見所述。○[周文王]所製褌長至膝,謂之弊衣,賤人不行服;曰良衣,蓋良人之服也。”
良夜,◆1.优美 的夜晚。舊題[漢][蘇武]《詩》之四:“芳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唐][李益]《寫情》詩:“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宋][蘇軾]《後赤壁賦》:“月白風清,云云 良夜何!”[清][納蘭性德]《天仙子》詞:“晴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難睡,西南月落城烏起。”◆2.深夜;長夜。○《後漢書‧祭遵傳》:“帝東歸過[汧],幸[遵]營,勞饗士卒,作黃門武樂,良夜乃罷。”○[李賢]注:“良猶深也。”○[唐][杜甫]《臘日》詩:“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宋][王安石]《少狂喜文章》詩:“良夜未遽央,青燈數寒更。”
良言,◆善意而有益的話。○《漢書‧路溫舒傳》:“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金瓶梅詞話》第二一回:“我[西門慶]一時昏昧,不聽你之良言,辜負了你的盛意 。”○[楊朔]《三千里山河》第五段:“古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做個領導人,說話更該稳重 。”
良選(良选),◆最恰當的人選。○[唐][封敖]《授史憲忠涇原節度使制》:“況貴擁旄鉞,榮分土疆,苟非僉諧,豈在良選。”
良心,◆1.本謂自然 的善良心性。○《孟子‧告子上》:“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以是 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朱熹]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謂仁義之心也。”◆2.多指內心對是非、善惡的正確認識。○[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僕固懷恩]叛[唐],[李日月]為[朱泚]將,而其母皆知逆順之理,良心不行泯也。”○[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霍筠》:“彼豈有真才實學,能死去活来 耶?徒以性命 為孤注耳,良心何在!”[巴金]《滅亡》四九:“可是 她一旦離開了他,特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便感覺到劇烈的良心上的痛悔。”◆3.盛意 。○《西游記》第五八回:“[大聖]本是良心,[沙僧]卻有疑意。”
良圖(良图),◆1.妥善的謀劃。○《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士彌牟]謂[韓宣子]曰:‘子弗良圖,而以[叔孫]與其讎,[叔孫]必死之。○[魯]亡[叔孫],必亡[邾]。’”[唐][陳子昂]《答韓使同在邊》詩:“聞詔安邊使,曾是故人謨。廢書悵懷古,負劍許良圖。”○《三國演義》第一百回:“[司馬懿]謂諸將曰:‘吾料[孔明]多謀,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計;不如且退,再作良圖。’”◆2.遠大的謀略。○[清][姚鼐]《過天門山》詩:“以是 豪傑士,竹帛奮良圖。”
良田,◆土質肥沃的田地。○《商君書‧墾令》:“農逸則良田不荒。”○[三國][魏][嵇康]《養生論》:“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晉][陶潛]《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倘或[善述]日後長大成人,你可看做爹的面上,替他娶房媳婦,分他小屋一所,良田五六十畝,勿令飢寒足矣。”
良天,◆优美 的時節。○[宋][柳永]《玉蝴蝶》詞之四:“苦留連,鳳衾鴛枕,忍負良天。”
良死,◆猶善終。○《史記‧秦本紀》:“庶長[壯]與大臣、諸侯、令郎為逆,皆誅,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資治通鑒‧周赧王十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死於正命曰良死。”
良說(良说),◆精闢的議論。○[南朝][宋][顏延之]《策秀才文》:“廢興之要,敬俟良說。”○[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子医生當此三道,使用 賓王,斯理何從,佇聞良說。”
良手,◆能手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三:“[李用及]、[李象坤]並工畫佛道人馬,尤精鬼神,嘗與[高文進]、[王道真]同畫[相國寺]壁,並為良手。”
良士,◆1.賢士。○《書‧秦誓》:“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董令史],良士也。吾每與之言,思慎宜適。”○[唐][韓愈]《原毀》:“吾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清][龔自珍]《五經大義終始論》:“良士,國之金玉異物也。”◆2.爵名。○[漢武帝]時設置,用以獎賞軍功,位第三級。參見“武功爵”。
良實(良实),◆忠良信實。○[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良時美景(良时美景),◆同“良辰美景”。◆[唐][楊炯]《送并州旻上人詩序》:“良時美景,始雲蒸而電激;臨水爬山,忽風流而雨散。”
良時(良时),◆优美 的時光;吉時。舊題[漢][蘇武]《詩》之三:“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唐][杜甫]《隨章留後新亭會送諸君》詩:“[新亭]有高會,行子得良時。”○[清][李漁]《怎样 天‧憂婚》:“良時已近,你可摒挡 起身,我在中堂候你上轎。”
良食,◆健飯;加餐。○《國語‧楚語上》:“﹝[聲子]﹞曰:‘子尚良食。’”[韋昭]注:“良,善也。”○[晉][陸雲]《九愍‧行吟》:“仰班荊之遺情,想嘉訊而良食。”○[宋][王安石]《答呂吉甫書》:“相趣召在旦夕,惟良食,為時自愛。”
良師(良师),◆使人获得教益的好老師。○[鄒韜奮]《經歷》一:“現在這位良師已去世多年了,可是我一生不能忘記他。”參見“良師益友”。
良商,◆善於經營的商人。○《戰國策‧趙策三》:“夫良商不與人爭買賣之賈,而謹司時。時賤而買,雖貴已賤矣;時貴而賣,雖賤已貴矣。”
良善,◆1.善良。○《百喻經‧為熊所嚙喻》:“世間愚人……為彼雖著法服無道行者之所罵辱,而濫害良善有德之人。”○《朱子語類》卷二二:“良善之人,自然易直而無險詐,猶俗言白直也。”○《紅樓夢》第七九回:“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沙汀]《凶手》:“為了他這種良善的品质 ,這溝裏的一样平常 好事之徒把他叫做‘大傻’。”◆2.指善良的人。○《史記‧吳王濞列傳》:“今者主上興於姦,飾於邪臣……誅罰良善,日以益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二》:“[少林]曰:‘當為理寢冤,勿復害良善也。’”○《醒世恒言‧施潤澤灘闕遇友》:“這兩錠銀乃是養命之根,不爭失了,就如絕了咽喉之氣,一家良善,沒甚過活。”
良日,◆吉日;好日子。○《禮記‧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君,遂獻繭于夫人……及良日,夫人繅。”○[陳澔]集說:“良日,吉日也。”○《史記‧淮陰侯列傳》:“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說郛》卷六十引[晉][周處]《風土記》:“[魏]時人或問[董勛]云:‘七月七日為良日,飲食差异於古,何也?’[勛]云:‘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糜為珍。’”[唐][袁郊]《甘澤謠‧紅線》:“卜選良日,將遷[潞州]。”
良人,◆1.賢者;善良的人。○《詩‧细腻 ‧桑柔》:“維此良人,作為式穀。”○《莊子‧田子方》:“昔者寡人夢見良人。”○[晉][潘岳]《西征賦》:“簡良人以自輔,謂[斯]忠而[鞅]賢。”○《水滸傳》第四五回:“原來這婆娘倒不是個良人。”◆2.古時女子對丈夫的稱呼。○《孟子‧離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必饜酒肉而後反。”○[趙岐]注:“良人,夫也。”○[唐][白居易]《對酒示行簡》詩:“昨日嫁娶畢,良人皆可依。”○[清][尤侗]《鐵夫人》詩:“[武皇]南巡臣拜杖,良人繫獄妾心喪。”◆3.指尤物 。○《詩‧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陳奐]傳疏:“良人猶尤物 。”◆4.平民;黎民。○《後漢書‧酷吏傳‧董宣》:“陛下聖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官仆众 六十已上,免為良人。”○[唐][白居易]《道州民》詩:“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作良人身。”○《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金主]詔曰:‘諸良人知情嫁奴者,聽如故為妻;其不知而嫁者,去住悉從所欲。’”◆5.舊指身家清白的人。○《水滸傳》第七回:“[林沖]娘子紅了臉道:‘清平天下 ,是何原理,把良人調戲?’”○《金瓶梅詞話》第二回:“﹝[西門慶]﹞專一飄風戲月,調占良人婦女。”○《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宋為富]強佔良人為妾。”◆6.即鄉医生。古代的鄉官。○《國語‧齊語》:“十連為鄉,鄉有良人。”○[韋昭]注:“良人,鄉医生也。”◆7.[西漢]妃嬪的稱號。○[東漢]廢。○[魏]、[晉]、[南朝]曾又設置。○《漢書‧外戚傳序》:“[漢]興,因[秦]之稱號,帝母稱皇太后,祖母稱太皇太后,適稱皇后,妾皆稱夫人。又有尤物 、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良人視八百石,比左庶長。”
良器,◆1.優良的用具 。○《周禮‧天官‧內府》:“﹝內府﹞掌受九貢九賦九功之貨賄、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2.猶大器。比喻傑出的人才。○《三國志‧吳志‧孫翊傳》:“[子喬]良器,為之惻愴。”○《晉書‧陽裕載記》:“此兒非惟吾門之標秀,乃佐時之良器也。”○[唐][錢起]《送任先生任唐山丞》詩:“琢玉成良器,出門偏愴離。”
良平,◆1.[漢][張良]、[陳平]的並稱。二人皆[劉邦]的謀臣。○《漢書‧刑法志》:“﹝[高祖]﹞任[蕭][曹]之文,用[良][平]之謀……简陋舉焉。”◆2.後世常用於比喻足智多謀之人。○《周書‧賀拔勝傳》:“雖有[韓][白]之勇,[良][平]之謀,亦不能為大王用也。”○《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寻常 家裏沒風波,總有[良][平]也無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關於民清軍交戰情況》:“以京城現象而論,再閱一月則臣民有凍餒之憂,軍警有譁潰之勢,雖有[良][平]不能為之謀矣。”
良能,◆1.天賦之能。○《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太平天國][洪仁玕]《軍次實錄》:“誠以此知己 良能本由天授。”○[孫中山]《大總統告海陸軍士文》:“﹝我軍人﹞豈誠宁愿宁愿 為異族效命哉?勢劫於積威,則良心 之良能無由發見也。”參見“知己 ”。2.賢能。指賢良而有才气之人。○《後漢書‧循吏傳序》:“又[王渙]、[任峻]之為[洛陽]令,明發姦伏,吏端榨取 ……亦一時之良能也。”◆3.指賢良而有才气。○[唐][元稹]《贈裴行立左散騎常侍制》:“累更事任,益見良能。”○[唐][白居易]《除裴向同州刺史制》:“久試吏治,頗著良能。”
良謀(良谋),◆見“良謨”。
良民,◆1.舊時指循分遵法 的黎民。○《管子‧明法解》:“盜賊弗誅,則傷良民。”○[漢][王符]《潛夫論‧述赦》:“今日賊良民之甚者,莫大於數赦。”○《三國志平話》卷上:“如自願去了黃巾,便為國家良民,如不去黃巾,全家誅殺。”○[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七:“查該[韓鳳岐]確是大大的良民,請長官開恩釋放。”◆2.舊時指一样平常 的平民,區別於“奴隸”。○[晉][袁宏]《後漢紀‧質帝紀》:“或取良民以為仆众 ,名曰自賣民。”○《隋書‧藝術傳‧耿詢》:“[煬帝]即位,進欹器,帝善之,放為良民。”
良馬(良马),◆駿馬。○《詩‧鄘風‧干旄》:“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之一:“策我良馬,被我輕裘,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良金美玉,◆比喻人的文章或才德之美。○《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開元]中,[說]與[徐堅]論近世文章,[說]曰:‘[李嶠]、[崔融]、[薛稷]、[宋之問]之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行。’”○《宋史‧黃洽傳》:“上首肯再三,乃曰:‘卿如良金美玉,渾厚無瑕。’”[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一摺:“嘆良金美玉何人曉,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良金,◆1.指優質的金屬。○《國語‧越語下》:“王命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閩][徐夤]《龍墊》詩:“神劍觸星應變化,良金成器在陶鈞。”○[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四:“願覓靈文窺秘鑰,更追遺範寫良金。”◆2.优异 的武器。○[唐][元稹]《夢游春七十韻》:“美玉琢文珪,良金填武庫。”
良節(良节),◆优美 的節日、節令。○[南朝][梁][王筠]《五日望采拾》詩:“長絲表良節,命縷應嘉辰。”○《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春曰青陽,亦曰發生、芳春、青春、陽春……節曰華節、芳節、良節、嘉節。”○[明][錢嶪]《憫黎詠》之六:“朔風戒良節,赫赫張皇師。”
良將(良将),◆能征善戰的將領。○《孫子‧火攻》:“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史記‧李斯列傳》:“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後。”○[宋][秦觀]《高無悔跋尾》:“議者皆以二[高]料敵有古良將之風,惜乎詔使之不能用也。”
良家子,◆舊指身世良家的子女。○《史記‧李將軍列傳》:“[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司馬貞]索隱:“[如淳]云‘非醫、巫、商賈、百工也’。”○《漢書‧外戚傳上‧孝文竇皇后》:“[孝文竇皇后],[景帝]母也,[呂太后]時以良家子選入宮。”○[南朝][梁簡文帝]《和武帝宴詩》之一:“常從良家子,掷中 [幽][并]兒。”○《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昶》:“[昶]好打毬走馬,又為方士房中之術,多採良家子以充後宮。”參見“良家”。
良家,◆1.善於經營而致富的人家。○《管子‧問》:“問鄉之良家,其所牧養者幾何人矣。”○[尹知章]注:“良家,謂營生以致富者。”◆2.指家境富足的人家。○[康有為]《請禁婦女扎脚摺》:“徒因惡俗流傳,非此不貴,苟不扎脚,則良家不娶。”◆3.猶世家。○《後漢書‧陳蕃傳》:“初,[桓帝]欲立所幸[田貴人]為皇后。○[蕃]以[田氏]卑微,[竇]族良家,爭之甚固。”○《晉書‧后妃傳上‧武元楊皇后》:“[泰始]中,帝博選良家以充後宮……名家盛族子女,多敗衣瘁貌以避之。”◆4.[漢]時指醫、巫、商賈、百工以外的人家,後世稱清白人家為良家。○[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六:“又言[禧]母及妻皆非良家,[禧]與其妻先姦後婚。”○[清][李漁]《玉搔頭‧訊玉》:“就是良家的女兒,到這樣年紀也該出嫁了,豈有做妓女的人,十六七歲還不破瓜的原理。”○[魯迅]《花邊文學‧漫罵》:“若是 指着一個人,說道:‘這是婊子!’若是 她是良家,那就是漫罵。”參見“良家子”。
良計(良计),◆1.善策,妙計。○《三國志‧魏志‧曹仁傳》:“今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斷曹國舅公案傳》:“萬事看我老身面,生條良計救他人。”◆2.善謀。○《新唐書‧蘇安恒傳》:“且[梁]、[河內]、[建昌]諸王,以親得封,恐萬歲後不能良計,宜退就公侯,任以閑簡。”
良機(良机),◆好機會。如:莫失良機。
良會(良会),◆1.优美 的聚會。○[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唐][杜甫]《送高司直尋封閬州》詩:“良會苦短促,溪行水奔注。”○[明][葉憲祖]《鸞鎞記‧圓成》:“今何夕,是吉期,稱良會。”○《老殘游記》第九回:“[申先生]困不困?如其不困,今夜良會,可以不必早睡。”◆2.良機。○《南齊書‧崔祖思傳》:“北閒起義者眾,深恐良會不再至,卿善獎[沛]中人,若能一時攘袂,當遣一佳將直入也。”○《梁書‧鄭紹叔傳》:“朝廷遣卿見圖,今日閑宴,是見取良會也。”
优异 ,◆令人滿意;好。○[李惠薪]《老處女》:“估計情況還是优异 !”如:他受過优异 的教育。
良國(良国),◆猶強國。○《國語‧吳語》:“夫[吳],良國也,能博取於諸侯。”○[清][王引之]《經義述聞‧春秋名字解詁上》“[齊][高彊]字[子良]”:“良亦彊也……《吳語》:‘夫[吳],良國也,能博取於諸侯。’良國,彊國也。○[韋]注曰‘良,善也。’失之。”
良貴(良贵),◆最可貴。○《孟子‧告子上》:“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焦循]正義:“良貴猶云最貴,非良貴猶云非最貴也。”一說為本然具有的美德。○[朱熹]集注:“良者,本然之善也。”
良功,◆古代指絲織品。○《周禮‧天官‧典絲》:“及獻功,則受良功而藏之。”○[鄭玄]注引[鄭司農]曰:“良功,絲功,縑帛。”○[孫詒讓]正義:“[鄭鍔]云:物之美者曰良。絲視麻為美。絲功謂之良功,典絲受之;麻功謂之苦功,典枲受之。”
良工,◆古代泛稱技藝高明的人。○《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尸子‧分》:“良工之馬易御也,聖王之民易治也。”○[南朝][梁][沈約]《為柳世隆上銅表》:“名罏化金,良工盡藝,方將盈金中藏。”○《三國演義》第七八回:“[操]曰:‘吾欲起一殿,名[建始殿],恨無良工。’”[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小翠》:“令郎不樂,惟求良工畫[翠]小像,日夜澆禱其下。”
良夫,◆玉人 子。○《三國志平話》卷中:“卻說[諸葛]身長九尺二寸,年始三旬,髯如烏鴉,指甲三寸,美若良夫。”
良方,◆療效好的藥方。○[唐][柳宗元]《與李建書》:“所欲者補氣豐血,彊筋骨,輔心力,有與此宜者,更致數物,忽得良方偕至,益善。”○[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乃大取(金銀花),依良方所載法飲之,兩日至數斤,背腫消盡。”
良法,◆1.优异 的法制、法規。○《荀子‧王制》:“故有良法而亂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亂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宋][王阮]《代胡倉進聖德惠民詩》:“義廩真良法,皇家以備先。”◆2.指好的措施、要领。○[鄭觀應]《盛世危言‧農功》:“良法不行不行,佳種尤不行不揀。”
良車(良车),◆製作优异 的車子。○《周禮‧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賈公彥]疏:“作之有精粗,故有良、散之名。”○《呂氏春秋‧簡選》:“[齊桓公]良車三百乘,教卒萬人,以為兵首。”
良常,◆山名。在今[江蘇省][句容縣]。原為[句曲山]的一部门。○[秦始皇]三十一年登[句曲山]北陲,會群官,嘆曰:“巡狩之樂,莫過於山海。自今已往,良為常也。”於是改稱[句曲山]北陲為[良常山]。見[南朝][梁][陶弘景]《真誥》卷十一。○[唐][陸龜蒙]《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之三:“[良常]應不動移文,金醴從酸亦自醺。”○[清][趙翼]《寄懷杜閣》詩:“深壑透[宛委],浮嵐接[良常]。”
良才,◆傑出的人才。○《墨子‧親士》:“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三國][吳][韋昭]《博弈論》:“博選良才,旌簡髦俊。”○[宋][范仲淹]《天驥呈才賦》:“偶昌運以斯出,呈良才而必分。”
良兵,◆优异 的武器。○《周禮‧天官‧內府》:“內府掌受九貢九賦九功之貨賄、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賈公彥]疏:“良兵,謂弓矢、殳、矛、戈、戟五兵之良者。”○《新唐書‧馮河清傳》:“初,帝之出,六軍蒼卒無良兵,士氣沮。”
良筆(良笔),◆良史的筆法。○《新唐書‧蔣偕傳》:“三世踵修國史,世稱良筆,咸云‘[蔣氏]日曆’,天下多藏焉。”
良比,◆堪與比美。○[三國][魏][曹丕]《與鍾大理書》:“[晉]之垂棘,[魯]之璵璠,[宋]之結綠,[楚]之[和]璞,價越萬金,貴重国都……然四寶邈焉已遠,[秦][漢]未聞有良比也。”○《三國志‧魏志‧鍾繇傳》注引《魏略》作“良匹”。
良寶(良宝),◆珍寶。○《墨子‧耕柱》:“[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棘六異,此諸侯之所謂良寶也。”○《三國志‧吳志‧陸抗傳》:“夫俊乂者,國家之良寶,社稷之貴資。”○[唐][李白]《古風》之三六:“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
优异 ,◆细腻 完善。○《呂氏春秋‧簡選》:“簡選优异 ,兵械銛利。”○《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試其方,皆多驗,优异 。”○[三國][魏][劉劭]《人物志‧體別》:“优异 畏慎,善在恭謹,失在多疑。”○[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到這時候,似不妨雜以优异 之石印或珂羅版也。”
進良(进良),◆1.進用賢良之士。○《荀子‧致士》:“夫是之謂衡聽、顯幽、重明、退姦進良之術。”◆2.增進善良的品行 。○《大戴禮記‧誥志》:“在國統民如恕,在家撫官而國,安之勿變,勸之勿沮,民咸廢惡如進良。”
金玉良言,◆見“金石良言”。
金石良言,◆比喻很是寶貴的教導或勸告。○《白雪遺音‧馬頭調‧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將你勸,休嫌絮煩。”○《二十年眼见 之怪現狀》第九九回:“叔叔教你的,都是金石良言,務必逐一 記了。”亦作“金玉良言”。○《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老哥哥教導的話,句句是金玉良言。”○[梁斌]《播火記》四七:“[嚴老松]、[劉老萬]、[劉老土]聽到這裏,點頭哈腰說:‘一點不錯,真是金玉良言!’”亦省作“金石言”。○[宋][梅堯臣]《寄送謝師厚餘姚宰》詩:“但誦金石言,於時儻無忤。”○[清][魏源]《別陳筠心》詩之二:“落落古松性,硜硜金石言。”
堅良(坚良),◆1.代指堅車、良馬。○[漢][劉向]《列女傳‧楚接輿妻》:“若受人重祿,乘人堅良,食人肥鮮,而將何以待之。”○[宋][黃庭堅]《辛酉憩刀坑口》詩:“廣道策堅良,熙熙集於苑。”參見“堅車”。2.堅固优异 。○[明][李東陽]《重修 闕里廟成謝表》:“材幹堅良,工製细密 。”○[嚴復]《原強續篇》:“兵雖烏合,戰則可以日精;將雖愚怯,戰則日來智勇;器雖苦窳,戰則日出堅良。”
和良,◆溫和純良。○[漢][陸賈]《新語‧懷慮》:“故氣感之符,清潔明光;情素之素,恬暢和良。”○《史記‧儒林列傳》:“[寬]([兒寬])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從容得久,然無有所匡諫。”○《南史‧宋宗室及諸王傳論》:“[晉剌]以獷暴摧軀,[巴哀]由和良酖體。”
晴天良夜,◆1.优美 的時節。○[宋][柳永]《女冠子》詞:“相思不得長相聚,晴天良夜,無端惹起千愁萬緒。”◆2.好時光,好日子。○[元][馬致遠]《夜行船》套曲:“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晴天良夜。”○[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摺:“數年一枕夢[莊]蝶,過了些不明确 晴天良夜。”
國良(国良),◆指國中有才德的人。○《管子‧大匡》:“適子不聞孝,不聞愛其弟,不聞敬老國良。”○[尹知章]注:“其老者,國之賢良也。”○《宋書‧柳元景傳》:“諸賢弈世忠義,身為國良,皆受遇先朝,荷榮日久。”○[唐][張九齡]《送幽州王長史赴軍序》:“[漁陽]我之巨鎮也,慎選軍佐,敷求國良。”
公良,◆複姓。○[春秋]時[陳國]有[公良孺]。見《史記‧仲尼学生 列傳》。
放良書(放良书),◆驱逐 仆众 脫離奴籍成為平民的文書。○[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一摺:“兒也!你不成人便罷,倘或成了人呵……你尋些箇口啣錢,贖買您娘那一紙放良書。”
放良,◆舊時謂驱逐 仆众 ,使之脫離奴籍,成為平民。○《元典章‧刑部四‧殺仆众 倡佃》:“舊例,主毆放良仆众 ,因傷致死,減凡人四等,合徒二年半。”○[明][陶宗儀]《輟耕錄‧仆众 》:“﹝奴﹞亦有自願納其財以求脫免奴籍,則主署執憑付之,名曰放良。”
方良,◆傳說中的山精鬼魅名。○《周禮‧夏官‧方相氏》:“﹝方相氏﹞大喪,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敺方良。”○[鄭玄]注:“方良,罔兩也。”○[陸德明]釋文:“方良,上音罔,下音兩,注同。”○《文選‧張衡<東京賦>》:“斬蜲蛇,腦方良。”○[李善]注:“方良,草澤之神也。”
調良(调良),◆馴服善良。○[三國][魏][曹丕]《與孫權書》:“此二馬,朕之常所自乘,甚調良善走,數萬匹之極選者。”○[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劉夫人》:“此馬調良,可以乘御。”○《清朝野史大觀‧清人逸事三‧馬通人性》:“以為劣馬,故不復留。比公乘之,調良如故。”
從良(从良),◆1.舊謂仆众 役滿被釋或贖身為自由民。○[唐][蔣防]《霍小玉傳》:“[長安]有媒[鮑十一娘]者,故[薛駙馬]家青衣也,折券從良,十餘年矣。”○[宋][洪邁]《夷堅甲志‧劉廂使妻》:“一日,盡散其仆众 從良,竭家貲建孤老院。”○[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二摺:“喒家中奴僕使數的,每人與他一紙兒從良文書,再與他二十兩銀子,着他各自還家,侍奉他怙恃去。”○[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生女難養,准為女伺,長則出嫁從良也。”◆2.舊謂妓女脫離樂籍而嫁人。○[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談謔》:“[子瞻]通判[錢塘],嘗權領州事,新太守至,營妓陳狀,以年迈 乞出籍從良。”○[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摺:“我现在 棄賤從良,拜辭了這[鳴珂巷]。”○《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又見[李令郎]忠实 志誠,甚有心向他。”○[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樓》:“娼家從良,本是好事。”○[曹禺]《日出》第三幕:“熬幾年,看上個天职人,從良,養個巨细子就快活一輩子。”◆补证条目■旧谓仆众 役满被释或赎身为自由民。○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隋開皇中,京兆韋衮有奴曰桃符。每征討將行有膽力。衮至左衛中郎,以桃符久從驅使,乃放從良。”
才良,◆指才士賢人。○《隋書‧高祖紀下》:“誅翦骨血,夷滅才良。”○[唐][杜甫]《送靈州李判官》詩:“將軍專战略,幕府盛才良。”○《新唐書‧李石傳》:“今四海夷一,唯登拔才良,使巨细各任其職。”
不爲良相,◆不能当个好宰相,也要当个好医生。为旧时志在济世的念书人的愿望。○钱锺书《围城》四:“方遁翁正如一切老辈念书人,自信‘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明确 医学。”
不良人,◆[唐]代官府管偵緝逮捕的小吏。○[清][梁章鉅]《稱謂錄‧隸》引《說鈴續》:“緝事番役,在[唐]稱為不良人,有不良帥主之,即[漢]之大誰何也。”◆补证条目■唐代官府管侦缉逮捕的小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忠恐惧 ,私就卜問,被不良人疑之,執送縣。”○《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王元寶〕三日前被小偷竊了若干財物,见告王鉷,責令不良人捕獲,又撥三十名健兒防護。”
不良會,◆够本事;有本事。不,语助,无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羞答答不愿把頭抬,只將鴛枕捱……不良會把人禁害,咍!怎不愿回過臉兒來?”○元关汉卿《鲁斋郎》楔子:“你便不良會可跳塔輪注,那一個讼事敢把勾頭押,題起他名兒也怕。”
不良才,◆猶負心賊。○[元][白樸]《御水流紅葉》第二摺:“弄詩章相戲逐,不良才,歹事頭。”◆补证条目■犹亏心贼。多用尴尬刁难 情人的昵称。○《金瓶梅词话》第九四回:“萬誓千盟今何在,不良才,怎生消磨了我許多時恩愛?”
不良,◆1.不善,欠好。○《詩‧陳風‧墓門》:“夫也不良,國人知之。”○[鄭玄]箋:“良,善也。”○《後漢書‧章帝紀》:“今吏多不良,擅行喜怒,或案以不罪,迫脅無辜,致令自殺者。”○[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不良的賤婢好難容,要砍了項上驢頭。”○《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王奉]忽起一個不良之心。”◆2.不良人。○[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五:“不良主帥[魏昶]有战略,取舍人家奴,選幼年 规则者三人,平民 籠頭至衛。”○[唐][韋絢]《劉賓客嘉話錄》:“相國[李司徒][勉]為[開封]知縣尉捕賊。時有不良試公之寬猛,乃潛納人賄,俾公知之。”詳“不良人”。◆补义条目■不良才。旧时多以昵称情人。○元无名氏《锦橙梅》曲:“恁娘又不是女娘,綉房中不是茶坊,甘不過這不良。唤梅香,快扶入那銷金帳。”■参见“不良才”。
百夫良,◆謂能以一敵百的傑出勇士。○[晉][陶潛]《詠荊軻》:“[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