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舌诊
舌诊是中医通过视察舌象,相识 人体心理 、病理转变 ,举行 康健状态判断和疾病诊断的要领。舌诊是中医传统诊断要领中最有特色的诊法之一,经由 数千年的实践和生长,已经成为一种系统而完整 的诊断要领。昔人称舌诊为“舌鉴”,将舌象比喻成人体康健的一面镜子,时刻显示着人体的康健和疾病状态。 舌诊的历史悠久,早在距今3000年以前的殷墟甲骨文时代,就有关于“疾舌”的纪录。
舌诊的生长履历 了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再到宋元时代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的泛起,再到明清时代温病学派“温病察舌”要领的兴起,直至清末舌诊要领的周全 成熟。舌诊系统的生长历程履历 了从最初的伤寒辨舌到近世的杂病辨舌,已经成为中医诊疗系统中相对完善和独成系统 的诊断要领。舌诊在诊断疾病证候、剖析 病情机制、确定理法方药、判断治疗效果、推测疾病预后等方面都施展 着主要 的作用。对一其中医医生来说,也许脉诊要领的难度太高,短时间内纷歧定能够完全驾驭,但舌诊往往是临床诊断最常用到的要领。
舌诊到底有哪些功效?归纳综合而言,舌诊主要包罗以下四大功效。
其一,基本康健状态判断。舌象是人体康健状态的外在体现,可以反映人体的气血、脏腑功效状态,就像人的神色 一样,但舌象的黏膜状态、血液的循环状态直接显露,没有个体肤色差异的影响,往往比神色 更敏感、更直接。康健状态好,舌色红润,舌面清洁 ;康健状态差,则舌色阴晦 或艰涩,舌面苔垢厚浊。
其二,疾病证候诊断。中医对疾病的诊断经常是基于整体综合状态评价的,气血阴阳、内外 脏腑、寒热虚实等证候焦点要素,在舌上都有典型的体现,尤其以寒热虚实为基本经纬的证候诊断,在舌象体现上尤为典型。履历 富厚的医生,临床常凭证 舌象特征就能够掌握证候主体,实现有用 诊断。
其三,指导处方用药。舌象是用药处方的一个主要 依据。从《伤寒金镜录》问世以来,舌象就是临床用药的主要 依据,“有是象便用是药”,如《伤寒金镜录》中第十九舌:“舌中见白胎(苔)外有微黄者,必作泻,宜服解毒汤。”传统舌诊要领中,直接凭证 舌象指导用药的内容很是富厚。
其四,判断疗效和预后。舌象是康健状态很是迅速 的指标,用药治疗有用 无效,仔细辨舌一望便知。治疗历程中,舌象好转自然疗效趋好,舌象重复不见改善,说明治疗效果不佳。以是 ,岂论是医生照宿病 家,疾病历程中仔细辨舌是判断疗效和病情预后的主要 依据。
舌诊的原理 既然临床舌诊云云 有用,那么“为什么望舌可以诊病?”—我们可以从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差异理论角度来解读。
一、舌的组织结构 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呈扁平长形,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颌骨、舌骨等组织。舌的游离部门称舌体,是中医望舌的主要部位。 舌体上面是舌面(图1-1、图1-2),中医望舌时将舌面分为舌尖、舌边、舌中、舌根(图1-3)4个部位5个区域。舌面分区一样平常 接纳1/5分法,即舌体前1/5属于舌尖部,两侧1/5属于舌边部,根部1/5属于舌根部,中央 区域即为舌中。
止于舌底。舌的肌肉中以横纹肌为主,舌肌固有层有富厚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腺体等组织,这些组织与舌体的形态、色泽有关。 舌面黏膜皱折成许多细小突起称为乳头,凭证 乳头形态的差异可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四种(图1-5)。
(1)丝状乳头(图1-6) 丝状乳头细长如丝,由角化上皮、黏膜上皮及突起的固有膜(次级乳头)组成,是形成舌苔的基础。
形态及血流状态 是影响舌体转变 ,尤其是舌色转变 的主要 因素。 (1)蕈状乳头血管充血扩张,血流量增添 ,舌色就会由淡白或淡红向红、绛转变。 (2)蕈状乳头血管缩短 或萎缩,血流量镌汰 ,舌色就会由红色向淡红或淡白等浅淡的舌色转变。 (3)蕈状乳头微循环异常,体现为瘀血微血管丛、扩张微血管丛等异型微血管丛,舌色就会体现为淡紫或青紫,以及形成瘀点舌或瘀斑舌。 三、丝状乳头与舌苔 舌黏膜的丝状乳头是组成舌苔的主体。由于丝状乳头外貌有一层乳白色角化膜,以是 肉眼所见正常的舌苔泛起白色。病理性厚苔则是由丝状乳头未脱落的角化层及丝状乳头之间充填的食物碎屑、唾液、细菌、白细胞等形成的。
(1)丝状乳头增生,乳头角化分支增添 ,代谢产物或附着物增多时,舌苔就会增厚,若是 伴某些有色微生物滋生 ,就会引起苔色改变。
(2)丝状乳头萎缩变性,会使舌质显露,舌苔则体现为剥落,甚至整个舌质完全显露,形成光剥苔或镜面舌。
四、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中医学理论以为 ,舌为心之苗、脾胃之外候,舌与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关系都极为亲近 。
(1)舌为心之苗 “心开窍于舌”,通过望舌色可以相识 人体气血运行情形 ,从而反映“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功效。心脉气血充盛,则舌体荣润;心脉气血亏损,则舌体枯萎。神明清灵,则舌体运动无邪 ,语言清晰,味觉正常;反之,则舌体运动失灵,言语謇涩,味觉退化《灵枢·经脉》中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2)舌为脾胃之外候 舌体依赖气血充养,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效的反映,舌的形态和色泽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功效直接有关。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形成舌苔,胃气充盛舌苔薄白滋润;胃气衰则舌苔剥少;胃气与邪气交搏,舌苔厚浊。
(3)舌与气血津液的关系细密 舌苔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输布正常与否有关。舌下肉阜舌系带两侧,有唾液腺腺体的启齿 ,左侧为“金津”,右侧为“玉液”(图1-8),是胃津、肾液上潮的孔道。唾液为津液的一部门,其天生 、输布离不开脏腑功效,尤其与脾肾功效有关。通过视察舌体的润燥,可以判断体内津液的盈亏、输布的情形 。
本文转自《中医舌诊临床图解》,本文版权所有归原著作者所有,若有 使用不妥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