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红楼梦》中作者创作的诗词,多达130首。
这些诗词包罗十二钗的判词、体现人物运气 的谶诗、红楼人物的诗词作品等等。
这些气焰 气焰 各异的诗词歌赋,为《红楼梦》增添了无限魅力,成为红楼灵魂的主要 部门。
而在这些诗词中,有一部门是以人物角色的名义创作的,或别致风骚,或趣话 自然 ,或扎实浑朴,体现了诗如其人的特征。
那么,“红楼三大才女”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她们的诗作体现了创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林黛玉:风骚别致代表作:《葬花吟》林黛玉本是绛珠仙草化身,为还神瑛侍者的眼泪来到世间 。
她的气质超尘脱俗,性情孤高率真,像一位翩翩仙子,全身 上下充满灵气。
作为《红楼梦》的第一才女,她的作品从质到量,都是少有人能及的。在《红楼梦》中,她共有25首作品,包罗五律、七绝、七律、词等多种文体 ,充实展现了她的情绪 与才气。
在诗才的较量上,她总能让人惊艳:
元春省亲时,黛玉创作的《杏帘在望》,被评为“四首之冠”。其中“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一句自成境界,尽显田园风物。
在海棠诗社首次结社时,她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让人拍案叫绝,被李纨赞“风骚别致”。
而在藕香榭做菊花诗时,她的《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名,她成为当之无愧的“诗魁”。
黛玉身世凄凉,在贾府有寄人篱下之感。虽与宝玉相爱,无奈有金玉之说,又无人为她做主,心田 孤苦凄清。而灵魂纯净的她,又是那么超脱尘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因此她一边叹息“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一边遭受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总是有流不完的泪,“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这些诗句,都是她孤苦灵魂的呐喊。而最能代表她的作品,就是如泣如诉的《葬花吟》: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妖冶 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浮 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回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这天生双翼,随花飞到天止境 。天止境 ,那里 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骚。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即是朱颜老死时;一朝春尽朱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黛玉抒发伤感的热潮,是她忧伤哀怨、叹伤运气 的凝聚,萦绕着浓郁 忧伤的情绪 ,表达了她铭肌镂骨 的痛。
《葬花吟》以花喻人,那凋零的花朵,像极了她的运气 ,“妖冶 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浮 难寻觅”;也像极了她的孤高,“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可她孤苦凄凉的运气 ,却比这些漂荡 的花朵,更让人痛彻心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落花虽然零落了,但总算有人埋葬它,可她预感应自己,只能在孤苦中离去……
林黛玉的诗作,充实体现了她的才气、率真、孤高和悲剧运气 。
薛宝钗:蕴藉浑朴代表作:《临江仙·柳絮》宝钗是曹雪芹笔下一个完善 的女子。
她的容貌娇美感人,“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她温柔娴静,大方得体,宽容漂亮,从尊长,到姐妹,到下人,无一不喜欢她。
史湘云赞美宝钗“完善 无瑕”,叹息“是我的亲姐姐该多好”。
赵姨娘这样的怨妒之人,也夸赞宝钗“又展样,又大方,叫人敬重 ”。
就连心思敏感、言语刻薄的黛玉,也对她说出掏心的话:“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昔日 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由 ,才知道了。”
宝钗抽中的混名签是牡丹,题着“艳压群芳”四个字。从容貌到品质 ,她都是佼佼者,担得起这四个字。
宝钗虽惯于藏愚守拙,然而她的才气见识,却远远高于一样平常 男儿。
她虽强调“诗词不外是闺中游戏”,平时“不以书字为事”,但在不经意间,卓绝的诗才就能震惊四座。
海棠诗社建设时,各人一起以秋海棠为题作诗,宝钗的那首《咏白海棠》被评为第一。李纨赞美其“蕴藉浑朴,到底是蘅芜君”。
其中“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句,极言海棠花的莹白素雅,也像极了她质朴 内敛、洗尽铅华的品质 。
宝钗为人憨厚,但却是外圆内方,有着自己的看法。在以菊为题的诗作大赛中,她虽输给了黛玉,然而赛后她创作的《螃蟹咏》,却各人赞叹 为“这是食螃蟹的绝唱”。
其中“眼前蹊径 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通过形貌 螃蟹的鲜明特征,讥笑了横行犷悍、心怀叵测的恶人。宝玉见到这两句,由衷叹息“写得愉快 !我的诗也该烧了。”
而一首《临江仙·柳絮》,又展现出她心田 不输男儿的远大理想:
《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匀称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依附 力,送我上青云!
柳絮虽是随风漂荡 之物,宝钗却写出了从容之美:“东风卷得匀称 ”、“任他随聚随分”。史湘云赞叹 :“好一个‘东风卷得匀称 ’!这一句就出人之上。”
这首词是宝钗心境的外化,她一直秉持随分平和的生涯 态度。因此在她心田 里,与乱纷纷的“蜂围蝶阵”相比,轻柔的柳絮反而更温婉感人。
不外,循分随时并不意味着被动,而是期待着一个时机——“好风依附 力,送我上青云”!
可见宝钗是有着特殊理想与理想的,她的平和与从容,不外是在期待厚积薄发的机缘。
在曹雪芹笔下,宝钗是个“冷尤物 ”。她的混名签上,写着“任是无情也感人”。
然而,宝钗却并非无情之人。相反,她的情绪 可能比任何人都要磅礴炽烈,甚至会“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
于是,她只能服用“冷香丸”来控制“热毒”,以从容平和恬淡的态度来压制 太过的热情。
纵然这样,她依然体现出有情的一面。好比,她为帮清贫 的湘云还人情,不惜出钱出物出主意;漆黑 资助穷酸的邢岫烟,体贴入微地眷注;像姐姐一样专心 教育 黛玉,为她提供燕窝等调养品。
而这种外冷内热、含而不露的性格,在“好风依附 力,送我上青云”“眼前蹊径 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等诗句中,都有所体现。
史湘云:风骚名士代表作:《供菊》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最为风骚倜傥的女子。
她在襁褓之中时,就失去了怙恃双亲,虽与黛玉一样境遇凄凉 ,却不是一个贪恋 于忧伤的女子。
她性格率真豪爽,喜欢女扮男装,自诩“是真名士自风骚”。
一次喝多了,她爽性“醉眠芍药茵”,孝顺 了《红楼梦》最漂亮 感人的画面。
在芦雪庵赏雪时,她带头烤起鹿肉,吃腥啖膳不亦乐乎。黛玉只笑她生生作践了芦雪庵。
湘云却并不在意,还发出豪言:“是真名士自风骚,你们都是假狷介 ,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果真,在即景联诗大赛中,她诗才迅速 ,锋芒毕露,口吐珠玑,最后竟酿成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共战湘云,赢得满堂彩。
而在中秋之夜,她与黛玉在凹晶馆联诗,更是以一句“寒塘渡鹤影”,让大才女黛玉都赞叹 ,“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停笔了”。
黛玉思忖良久,才有了“冷月葬花魂”,与湘云的“寒塘渡鹤影”成为绝唱。
海棠诗社刚开社时,湘云没能加入其中,姐妹们都以海棠为题,创作了不少好诗。尤其是黛玉和宝钗的作品中分 秋色。
然而第二次湘云到来,却一下子逾越了二人效果 。
才思迅速 的她,一边和人说着话,一边已创作了两首海棠诗。这两首即兴创作的诗,其时就让人拍案叫绝。
脂砚斋甚至评价,“二首真可压卷”也。尤其是那句“秋阴捧出何方雪”,就已“压倒群芳”。
而在以菊为题的诗作中,她的作品充实体现了“名士品质 ”,尤其是这首《供菊》:
《供菊》
奏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遮掩 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息 ,东风桃李未淹留。
菊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傲霜而开,在寒风中傲然绽放。同样,史湘云在逆境 中,也依然保持名士风度,不屈服于运气 ,保持高洁的本质。
因此,她才对菊花说“喜堪俦”——有菊花的陪同 令她喜悦。它的一枝独秀、它的清凉 香氛,都让灵魂与之相契的人愉悦。
“傲世也因同气息 ,东风桃李未淹留”,以菊花的傲世之姿,比喻自我的高洁志向。纵然身处清贫逆境 ,湘云也要保持自力 人格,坚决不污染自己的操守。
诗如其人,湘云就是这样的女子。虽为巾帼脂粉,却潇洒 率真,以自身体现萧洒 的名士风范。
《红楼梦》中美妙的诗词,不仅富厚了小说内在 ,也让读者加深了对人物个性及运气 的相识 ,值得读者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