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 新闻记者 高丹
中国古代女子事实 是怎样梳妆妆扮、又怎样在生涯 中起劲 营造着美的气氛和风仪的?历史中隐藏着哪些我们不熟悉的关于女性的有趣的故事和生涯 细节?
你知道从明代最先 ,高跟鞋已经成为了普遍、持久的民俗 吗?正是由于 有了这样的一种鞋子的形制,才为“步步生莲”这个故事的发生缔造了客观条件:高跟制成中空,安个运动小抽屉,而且鞋跟的底面与屉底雕出一致的镂空花纹,再将一只装满白色香粉的绢囊置于屉内。女性穿上这样的鞋,一旦走动起来,就会有香粉从鞋底的镂花中点点泄落,让她每走一步,都在地上印出一个莲花或兰花的完整图案。
冷枚《十宫词图》之一 描绘关于“步步生莲”的桥段
影戏《花木兰》中,刘亦菲的妆容被以为 太夸张,但你知道在唐代时化盛饰 是普遍的风习吗?唐代女子人人喜欢在脸上敷粉化妆,还喜欢用金箔、绢罗、鱼鳞等剪成小花,在脸上“贴花钿”。纵然到了晚上,古代贵族女性为防止妆残颜败的时势 ,也一定要重新上一次妆,称为“晚妆”“暮妆”。
显示唐代女性妆容的壁画
这是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作家孟晖写作的一本古典生涯 美学随笔集《尤物 图》中泛起的内容。这本书以“斗妍”、“情寄”、“佳节”、“红妆”、“衣饰”、“起居”、“雅趣”七个部门解读中国古代女性的天下 。
孟晖
孟晖,1968年生于北京,达斡尔族。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1993年至法国留学;1994年—1998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事情;曾在北京三联书店做编辑事情,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花点的春天》及学术作品《中原女子衣饰史稿》等。
书影
最近,汹涌 新闻专访了孟晖。
汹涌 新闻:书中尚有 一个显着 的特点是你用了文献纪录、出土文物和古代女性题材绘画相互参照。
我有一个感受就是着实 你形貌 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出处可考、可靠的,并有出土文物佐证的实有其物的写作,让文章有学术性;一方面是引用了男性主导的古典文献中可能存在的对女性的想象,尤其在第一章“斗妍”中,你引用的《云仙杂记》《杜阳杂编》都是记述异闻趣事的条记体小说,其中关于女性的言行纪录更可能是一种稗官野史或者出于男性审美角度的杜撰,这些内容也让写作有种文学性和想象力。这两种文献的征引,赋予作品两种差异的气焰 气焰 ,你以为 这两部门内容在组成你的文本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孟晖:这或许牵涉 到对什么是“事实”的明确 。记述异闻趣事的古代杂文,包罗其中种种以女性为主角的听说,有一些一看就带着玄幻色彩,像女仙、花妖之类;另一些则没措施证实 真伪,好比某一则情绪 故事。可是 这些故事反映了另外一种“真实”,也可以说是“事实”,就是写作者所在时代的情绪 和道德,谁人 时代人的憧憬和感受,这种事实也是人类文明、人类历史很主要 的一面。
好比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道德气氛很奇异 ,没有女性妆扮华美的民俗。今天的中国社会,无论男性女性,在任何场所,包罗加入社走运 动时,衣着考究的是所谓自然低调,以是 很少看到女性戴华美首饰、穿华美服装。在高等餐厅,你不会看到几位女性带着全套珠宝首饰、穿着制服 长裙在一起喝下战书 茶;同样,男性也不会像上世纪的西欧 绅士那样衣冠楚楚,穿意大利的高等私人定制洋装 。这就反映了今日中国的道德尺度的一种事实,那就是把质朴 与美德挂钩。
可是 《云仙杂记》《杜阳杂编》之类的作品里,没有类似的道德气氛。中国古代文艺中的恋爱故事有个特点,男女之间相互赠予 的定情物往往很珍贵,如镶宝石的戒指、玉簪、玉带环,等等,无意中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昔人习惯随身佩带精工制作的饰物。以是 纵然是“男性审美角度”,也体现了更辽阔的配景,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整体 的审雅观 以致 道德观。
另外,各个时代的物质生涯 水平,手艺 水平,民俗习惯,也决议 着昔人笔下那些琐屑 故事的风貌。历史上很长时期, 女性盛行 在面庞和双鬓贴种种小花钿,行动中,花钿有时会掉落,真像落下花瓣一样。同时,男性女性都考究身上有香气,通过带香囊等措施散发微香。是那样的生涯 习俗,催生出“袖里春”的故事。文人不管何等有才气,依然是他生涯 的社会给他灵感,他只能在生涯 履历 基础上施展 想象。海明威一定 写不出“袖里春”的情节,不仅在于他的美国硬汉气质,也在于他的生涯 履历 。以是 ,一个时代的物质水平,决议 着文学艺术的风貌。由此发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又引发读者的审美快感,将读者的审美能力磨砺得更为敏锐。
唐代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至于那些出处可靠的纪录,以及出土文物,着实 和那些缔造性的文艺作品有相近的性子 ,都是反映出统一 个时代的整体民俗 ,整体的审优美 尚和道德尺度,因此可靠的资料与想象性的文艺创作,在反映人们心灵状态上是可以相互佐证的。想象性的作品容易天马行空,在几百年后,往往变得难以明确 ,出土文物以及严谨的史料却能资助我们去破解那些作品的内容,然后重新明确 内容里的感人之处。
以是 ,若是 离了可靠的文物与史料,那些读起来很是神奇甚至谬妄绝伦的故事,在我们眼里,就经常显得毫无意义。今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借鉴现代学术研究的要领,去释读古代故事,擦掉蒙在它们外貌上的灰尘。
许多读者喜欢《尤物 图》这本书,就是由于 书中先容 了一些似乎很噜苏 的昔人事迹或者故事,那些故事没有什么重大意义,没有影响到历史,但却展现了一个今人不熟悉的古代天下 ,一个闪灼 着神奇色泽的传统中国,细腻 ,雅致,美妙,在阅读时让人很是愉悦。各人虽然知道,书里的天下 ,并不是古代中国的所有 ,往昔岁月里有许多并不那么美妙的工具。但让各人惊喜的是新鲜的体验,体验到了中国文明的一个侧面的“真实”或者说“事实”,也可以说是昔人心灵的一个条理的“真实”。
汹涌 新闻:有一个细节,你在“衣饰”部门的《衣带也风情》部门,也谈到一个征象 ,就是在差异时代的纪录中会有趋同的故事情节,好比《玄怪录》中的《裴谌》和《太平广记·张李二公》,都有和最着名 的故事“秋胡戏妻”一样的故事桥段,你怎样看待这种显然是对统一 个故事文本举行 文学性改编而不是实有发生的?包罗在文章的写作中该怎样运用这种质料?
孟晖:这是各个文明都很是普遍的征象 ,一个精彩的故事梗概降生之后,会由人们重复转述,四处撒播 ,添加差异的细节和情节。以是 可以从至少两个差异的角度举行 研究,一个是举行 “母题”研究,梳理一个故事原型怎样浮现又沉降,其流变的历程,该历程与社会和历史的关系;尚有 一个角度,是研究故事里的细节的转变 ,那些细节的叠加怎样沾恩 于详细 时代的文明水平、民俗习惯等等。
在这方面我有一例很详细 的亲自 履历 ,我和三个闺友去伊朗旅游,凭证 当地划定,在果真场合必须扎头巾——面庞是露出来的,可是 头发用围巾扎起来。厥后到达一个沙漠上的古驿站旅馆 后,我们摘了头巾,露出了头发,又披了厚外衣 ,到古堡顶上看斜阳 。给我们开车的伊朗司机哥就不熟悉 我们了,把我们当生疏 人,闲聊时告诉我们:“我今天带的也是四其中国游客。”我们笑翻了,那一刻突然明确 ,为什么古代的恋爱故事里,会有那么多认错人啦、A冒充B却能骗过对方的情节,由于 急遽忙忙相遇 ,惊鸿一瞥,相互印象模糊,误会是很容易发生的。那么,在现代的开放社会,同样的情节可以怎么应用呢?天台上走猫步的模特,或者在影视拍摄现场的古装演员,还可能让一见钟情者弄错人。
因此,若是 从民俗习惯的角度去剖析 一个原型故事的差异版本,也能资助我们相识 文明生长历程中的细节,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
汹涌 新闻:关于女性的妆面和某一种衣饰,似乎很喜欢找到一个典型人物,好比“梅花妆”、谢公屐、苏公笠,你怎样看待这种征象 ?
孟晖:把某种征象 、某种物品与名人挂靠,是普遍征象 ,可能需要心理学专家诠释 。中国昔人曾把一切从西域传入的植物都归为张骞出使西域的效果 ,响应 的,欧洲人习惯把许多工具以为 是由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的,包罗但不限于冰淇淋、折扇,我曾经开顽笑 ,马可波罗回意大利时一定订了个集装箱吧。
《梅花仕女图》
汹涌 新闻:《太妃的帏帽》这一部门,你也写到,1990年,燕妃墓壁画获得整理 ,因而使得关于帏帽的真实形制被图像佐证。还好比宿白《白沙宋墓》被以为 是,将“二重证据法”在实物与文献的契合处回复一样平常 生涯 细节的一个好例。尚有 更多这样的例子吗?好比近些年你关注到的某一次考古掘客中出土文物,恰可以回覆你之前关注的、未被实物佐证的某一问题?
陕西礼泉燕国太妃墓壁画,唐 捧帏帽的侍女
孟晖:最为激动的一例,是海昏侯墓出土的西汉青铜蒸馏器,改写了科技史。李约瑟凭证 他那时掌握的文物与文献,强烈地感受中国文明在很是早的时期就应该能发现蒸馏器,但他苦于没有证据,海昏侯墓的发现则一举澄清了迷雾。我由于 一直对传统花露特殊 感兴趣,连带着阅读了李约瑟关于蒸馏器的研究,以是 读到海昏侯墓出土蒸馏器实物的新闻 时特殊 兴奋,简直就是替李约瑟兴奋。
虽然,我明确 ,《尤物 图》是文化随笔集,并不严谨,更在意的是审美意见意义 ,与专业论文不在统一 个领域,不属于学术研究。不外,学术研究的严谨要领纷歧定仅限于最严肃的专业领域,也可以延伸到随笔写作里,延伸到给宽大读者准备的文化读物里。今天的中国有热衷传统文化的重大 读者群,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在各自的领域术业有专攻,由可靠证据出发举行 推导,在他们是很自然的手法,因此,在写作中适当借鉴一点学术研究要领,对这些读者来说没有任何明确 障碍,对他们来说只是相识 新鲜信息中的一个流程,他们在各自专业里需要费的脑力,可能比读《尤物 图》时重大 得多。因此,《尤物 图》只管 与真正的学术研究有很大距离,但却知足 了今日一个读者群的阅读需要。
汹涌 新闻:关于中国古代诗字画 同源的问题,以《玉连环,情未已》一文中,你谈到绘画中对于两性情绪 的表达很富厚,会生长出诸多特定的符号,甚至形成一套特有的语汇。
好比团扇,由于 有西汉班婕妤的《怨歌行》中“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膏泽中道绝。”这样的句子,团扇厥后就酿成了一种“画样”泛起在女性题材的绘画中。是否尚有 这样的由于 被某些文本塑造而高度象征化、成为一种“画样”的案例?
孟晖:《尤物 图》中提到的一个画样是“聚泪”。传统绘画中会泛起一位手持巾帕独自入迷的女性形象,着实 是体现古代闺阁中曾经盛行 的表达恋爱的方式。很长时期当中,女性用红色的胭脂粉化妆,当由于 恋爱失意而流泪的时间 ,泪水流下面颊 ,便会濡湿红粉,酿成红泪。一旦用手帕擦泪,帕子面上也就染上一抹一抹的红痕。此般由详细 化妆方式形成的征象 ,被古代女性生长成特殊的转达爱意的措施,把染了红色泪痕的手帕晾干后送给心上人,让对方体会自己的心情。元稹《鱼中素》一诗即是以之为主题,唐宋时代还盛行 《灼灼染泪寄裴质》的传奇,随后,画家将这一题材延伸到绘画中。
本书的腰封上正是一位以红泪染手帕的寥寂女性形象,若是 我们今天不想法 使用 传统资料加以破译,就只看到一位入迷的女性,而无法体会 画面的寄义。
汹涌 新闻:书中的“玉环”这个部门也很有意思,你的写作中提到在唐代《云溪友议》原故事中只是写韦皋赠予 了“玉环一枚”,是单个儿的玉环。可是 在厥后宋代诗歌中一再泛起以“连环式玉环”表达爱意的形貌 ,因而在《千秋绝艳图》中,就泛起了玉箫拿着双连环的形象,这其中是被时代、武艺、诗歌等举行 了有趣的“改动”,你怎样看待这种情形 ,你的视察中尚有 其他的类似的情形 吗?
孟晖:这个例子特殊 清晰 地批注 晰 ,物质基础怎样 影响人们的情绪 表达方式,并进而给文学艺术创作提供灵感。中国人的灵巧超乎寻常,我们对之习惯了,往往意识不到这种灵巧是何等的出类拔萃。早在商代,制玉工匠就发现了“掏雕”技巧,使用 一块整玉雕成相互套在一起的圆环,即玉连环。至晚从唐代起,这种连环式玉环就用来比喻恋爱的坚贞和恒久,而且也作为心情的礼物在情人之间相互赠予 。在明代,画家提炼出一个画样,就是手持一对玉连环陷入情思的女性形象,以是 《千秋绝艳》的作者是拿其时盛行 的一种画样,套到了前代撒播 下来的故事的女主角上。我们应该留心的是,玉连环这种象征恋爱的符号为中国文化特有,在其他文化里不存在,条件 是由于 只有中国发现了雕制玉连环的工艺。
《千秋绝艳》图卷
类似的“改动”简直可以说是普遍征象 。例如,细腻 的镜台曾经是闺阁中必备的陈设,由此生长出临镜自照的女性这一画样,诗词中也一再歌咏对镜梳妆的女性的情态。效果 ,元代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就泛起了“明妃”在妆台前理妆的情节;清代洪升《永生殿》里也有杨贵妃春睡起来之后对镜化妆的段落。再好比,白居易咏出了“斜倚熏笼坐到明”的名句,由此形成了“闺怨”的经典意象,最后,晚清吴友如的《百美图》里就体现了在胡地穹帐中斜倚熏笼的蔡文姬。
云云 的“改动”并不稀奇,在各个文化传统中都是盛行 征象 ,无论是文艺再起时期体现圣经题材,照旧十九世纪欧洲文艺重新明确 中世纪,或者好莱坞影戏里体现古罗马,都市用后世的文明效果 去想象前代。迷人之处在于,由于 差异文化传统中的生涯 形态差异,“改动”会发生差异的文艺效果 ,各有各的漂亮 。一代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效果 一直 叠加,一直 作育 着人们的审美能力,让人类的心灵对美日益敏感,这是对人类文明极大的孝顺 。
汹涌 新闻:巫鸿《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提出的“女性空间”看法,是指“被认知、想象、体现为女性的真实或虚构的场所……女性空间是一个整体———是以山水、花卉、修建、气氛、天气 、色彩、气息 、光线、声音和全心 选择的栖身 者及其运动所营造出来的天下 。在这样的界说中,研究者不能再把女性人物形象局限于详细 的画面,而是将之作为一个整体绘画空间的组成因向来 考察,释读出逾越画面形象承载的单一意义。
以这种视角来审阅 ,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与文本叙事、象征符号、所处情形 、男性寓目视角等其他相关元素是共存和互动的关系,以此组成完整的视觉泛起和意义诉说。
以是 ,当我们去寓目一副女性题材绘画,我们怎样去甄别哪些是写实?哪些是如巫鸿所说的以象征符号在构建?好比清代的许多女性题材,好比陈枚《月曼清游图册》,给人一种将所有典雅的意象堆砌在一起的感受,甚至女性本人也是审美的客体之一。
孟晖:确实,寓目传统的女性题材绘画,其中哪些细节是写实,哪些是以象征符号在建构,是需要特殊 审慎 的重大 情形 。幸运的是,有大量传世文物和出土文物,以及种种种种的文字资料,提供了举行 对比的可能性。《月曼清游图册》里有许多细节很是写实,可以用同时代的资料举行 验证,如手炉、地炉、香橼盘,等等,但每一帧的题材都是经典画样,端午打秋千、中秋赏月、灯下赏梅等。
《月曼清游图册》局部
严谨的学术研究提倡批判性的头脑 ,关注一个时代的头脑 意识的图谱。不外也可以有一个增补性的角度,即,注重 各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物质条件 ,从这个角度再缩小规模,就可以视察差异的生涯 形态怎样决议 了文艺家的缔造。希区柯克的影戏和清代绘画都把女性当做审美客体,但给观者的感受截然差异。
研究物质条件 ,研究详细 的生涯 形态,也会反过来有助于明确 完整的意义泛起和视觉诉说。《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里有个“添香”的细节,“汉元帝”付托:“小黄门,你看炉香尽了,再添上些香。”这种细节在欧洲文艺里就不会泛起,由于 欧洲贵族历史上没有这种富贵的能力,没有财大气粗到云云 消耗 香料。虽然欧洲文化里也不会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的主题,由于 他们自己相对古罗马帝国就是“番”,他们没有“和番”的苦恼。
汹涌 新闻:《尤物 图》也和“动脉影”相助选图,可以以详细 案例谈谈选图的时间 是怎样相同和选择的吗?
孟晖:和动脉影的相助很是顺遂 ,他恒久专注拍摄文物,有大量精彩作品,涵盖面很广。我从画册上找到相关的图片,传送给他,他连忙 就能从私人 珠宝匣中找到统一 件文物的照片。像《宋时端午的珠符袋》里提到宋墓出土的一枚珠袋,我只有在书籍上看到的图片,但动脉影就提供了他的摄影作品。另外,他还凭证 书中一些文章的内容,挑选响应 的图片加以增补,其中包罗清代的步摇钗,那些少见的文物美照让书的整体效果更有色泽。约莫二十年前,出书界就提出了“读图时代”的看法,高水平的摄影能让古代文化的形象直抵人心,是文字形貌 无法取代的。
汹涌 新闻:你怎样看待近些年的汉服潮的兴起?
孟晖:汉服潮的兴起,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青年的活力,缔造力,对传统的爱和热情,尚有 对美的热情。我并没有特殊 关注这一运动,在我印象中,是一代代年轻人由于 种种途径对传统文化发生热爱,希望再起中国的衣饰传统,而自觉 兴起的运动。青年女性组成了该运动的主力,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们很是认真,对古代衣饰举行 很严谨的研究,包罗一些细节,都使用 文物实物和图像资料、文献资料耐心琢磨,有专业学者一样的精神。因此,无论她们小我私人 的水平,照旧汉服潮的整体水平,都前进 很是快。一方面有人致力于严谨回复,另一方面,还泛起了将汉服加以时装化、简约化的实验,把汉服酿成可以一样平常 穿的时装。也允许 以说,汉服潮是“人民的运动”,表达了中国人对再起传统文化和传统审美看法的热情。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