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东南端的都兰县,沙漠万里,天地渺茫 。
作为曾经的古丝绸之路南路重镇,这里曾是吐谷浑古国、吐蕃王朝的总揽 地,县境内的热水乡血渭草场共有封土墓300余座,其中,热水血渭一号大墓是该墓地以致 整个青海地域规模最大的吐蕃时期墓葬,也是整个墓地的制高点和漫衍中央 ,由于结构奇异 ,被民间称为“九层妖塔”。这里出土的金银器、玉器、丝织品是丝绸之路青海道研究中必不行少的实物例证,也吸引了非法之徒的贪心 眼光 。
在抗战时期为筹集军费,国民党以马步芳为首的海西统治者,曾在此疯狂盗掘了三天三夜。 2018年8 月中旬,公安部破获青海都兰特大盗墓案,追缴被盗文物 646 件, 连专案组认真 人在看到缴获的文物时,都忍不住发出叹息, “文物太细腻 了,令人震惊!”。
首都博物馆《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起 中的青海》展上,大量的细腻 金银器,让人挪不开步。内里 有不少追缴回来的文物,好比唐代金鞍后桥和金鞍翼、唐象纹饰物 片、唐镶松石金带銙……不胜枚举。
我在展厅现场并没有找到解说牌明确注明哪一件是追回的,那怎么分辨呢?不要着急,谜底 文末揭晓。
今天咱就来一次看个够哈。我在整理的时间 ,给它们分了类,凭证 日用品、饰品、马具、释教用品四大类,可是 在饰品中又将草原民族所喜欢 的动物纹饰单独分类,以是 总共四大类五个部门。文章虽说有点长,可是 图多,保准你看的过瘾。
吐蕃王朝时期的冶金手艺 名扬西方,西方史料纪录吐蕃人用黄金铸造鹅形大口水罐,高2米,能装60升酒。马具及黄金制造的概略量容器物都堪称珍奇。《旧唐书·吐蕃传》里有关吐蕃供奉“金盎、金颇罗”等金器的纪录司空见惯 ,吐蕃大相禄东赞来唐迎请文成公主时,献“金胡瓶、金盘、金碗”等礼物。
饰品类唐金带銙(kuǎ)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古代附于腰带上的装饰品,用金、银、铁、犀角等制成。用金片锤鍱(yè,体现金属薄片),带銙边缘和中央 接纳花卉纹样,空缺 位置原是预留孔眼镶嵌宝石,已所有 脱落。背部四角保留有焊接的金钉。尽显吐蕃奇异 的审盛意 趣。
东汉金花饰件
西宁市陶家寨汉晋墓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些金花饰件代表了丝绸之路传来的西方文化因素,与鲜卑的“步摇”有相同点,很可能是连缀在其他物件上的饰件。其边缘的粟粒纹多见于慕容鲜卑饰物 ,也是该时代最珍贵的装饰纹样之一。
村上隆的太阳花的造型和东汉时期的险些别无二致。
唐镶松石金带銙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由带扣、带銙、带铊三部门组成。用金片组成形状各异的框体,镶嵌大量绿松石,背部用金板和铆钉加以封固。纹饰有花卉形和相背对鸟形,松石经由 全心 打磨和镌刻。
唐镶水晶金带饰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带饰加工成多曲花瓣形,中央 留有圆形凹坑,四边焊接有卡扣,镶嵌水晶。打磨痕迹显着 ,底部平整,上部凸起。
唐镶松石金覆面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右眉毛,右眼已失
左眉毛、左眼
嘴
鼻
由眉毛、鼻、眼、嘴组成五官,右眼缺失。眉毛弯曲上扬,鼻梁挺直,鼻翼凸出,眼睛弯挑,嘴唇闭合。中央 分成方格,镶嵌松石,部门已脱落。底片上有钉孔,为丧葬礼器。
唐镶嵌金牌饰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用金丝做成鱼子纹地,边框饰连珠纹,中央 用金片做成三瓣花叶纹,花瓣中镶嵌琉璃。
鱼子纹:因其状如鱼子,故名。仔细寓目这对牌饰,嵌金部门的纹饰密密麻麻,如鱼子一样。为什么特殊 先容 一下,由于 在整理照片的时间 发现,许多饰物 上都有这种纹饰。
唐人物形饰物 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人物端坐于塌上,束发带冠,翻领袍服,披有云肩,右手扣于革带之上,赤足。榻上饰以花卉纹样,以鱼子为地,生动的反映出其时贵族一样平常 生涯 的情形。
唐人字形金牌饰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扎麻日乡四队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平面呈人字形,外缘一周有连珠纹,为镶嵌宝石,牌饰支解成若干金片,现在 残存宝石7颗,背部有一纵向金管,用以安装于其他器物上。
唐鎏金西方神衹人物连珠饰银腰带
青海省博物馆藏
腰带用银丝编织而成,饰有七块圆形包银牌饰,牌饰上铸西方神衹人物图案,以七个圆形连珠纹牌饰和两个方形连珠纹牌饰组成主体装饰气焰 气焰 。连珠纹是由巨细相同的圆圈或者圆珠一连 排列而成的一种装饰图案,盛行于萨珊时期的波斯,盛唐时期,传统的连珠纹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发成为唐代很是盛行的装饰艺术元素。
唐十字纹饰物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都兰县博物馆藏
先用较大的金珠组成边框,中央 加以两条搓成绳状金丝。主体喂养为小方形金牌组成的十字形,周边金珠为鱼子地相围绕。牌饰方形构图为高原地域喜欢 的造型之一。
唐狮纹银鎏金铊尾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都兰县博物馆藏
碟躞(腰带的底沿有多个可以悬挂小物件的圆环,主要是游牧民族是生涯 习俗)带下垂的小带的铊尾。银质,中央 是一只卧立式的小狮子,狮子张口呲牙,前胸腹肌凸出,尾巴飞扬,充满了动感和实力 。
唐花卉纹饰物 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唐镶松石金铃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接纳锤鍱法制成,上下两个半球形套接而成。金铃上下两个孔洞,铃内有一圆石,摇动有响声,外貌镶嵌有四颗松石。
唐蓝宝石戒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都兰县博物馆藏
动物纹饰汉代狼噬牛金牌饰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出土,青海省博物馆馆藏
画面中体现出山峦、森林、狼、牛等自然形态。森林中一只狼正咬噬住一头牛的后腿,而牛作痛苦挣扎状,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自然界弱肉强食的主要 气氛。金牌背部略平展,有两个矩形横扣,应为系挂之用。金牌饰是我国北方多以动物为题材的典型饰物,是显示身份品级的匈奴文化标志性佩物。
唐奔鹿纹饰物 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饰片轻薄,花纹錾刻而成,周缘有钉孔。鹿的形象雄壮,肌肉突出,策蹄飞驰,枝角硕大,毛发用短线一连 錾刻,腹部鱼子为地。器物可能与狩猎人物饰片配合成组,但已失去组合关系。动物细节体现富厚,反映出昔人超强的视察力和体现力。
唐骑射形饰物 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此件饰片整体轻薄,周缘有钉孔。武士形象威武,策马飞驰,满弓拉弦,头戴山形冠饰,两根辫子垂于脑后,八字须,大耳坠,窄袖对襟翻领连珠纹图案衣饰,革带上佩带 箭箙佩剑,脚着皮靴,马鞍、马镫、马具描绘 清晰。都兰郭里木出土的棺板画里即绘有骑射形象。《新唐书·吐蕃传》纪录:“其宴大来宾,必驱牦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唐人身鱼尾饰物 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整体呈长条形,前宽后窄,边缘有钉孔。前段尾人物形象,束发额带,后飘绶带,翻领袍服,右持来通,左抓羽翼,下为鸟足,死后 尾盘旋鱼身鱼尾,有鱼鳞纹饰。镂空处原镶嵌有宝石,已脱落。器物可能属于剑鞘的装饰,人身鱼尾形象较为有数 ,带有神话宗教内在 。
唐象纹饰物 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大象长鼻长腿,张嘴长牙,一足抬起,腿腋下生花,背上有圆毯,中央 呈花瓣三角星芒状,有带束系。周边花卉围绕,形象生动。
唐鸟形银饰片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牌饰用较大的连珠纹组成边框,内沿用条状线条组成内框。主体纹样为一只站立的大鸟,大眼扁嘴,足趾强壮,身躯硕大,羽毛丰满,长尾拖地,周边精练 花卉围绕。
唐凤鸟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都兰县博物馆藏
在藏语中,这种鸟被尊称为“夏甲穹青”,即百鸟王,吐蕃时期,曾有一种下达政令的“飞鸟使”,白居易诗句曰:“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群臣”。《步辇图》中吐蕃大相禄东赞穿的鸟纹衣饰推测也应是这种鹏鸟,是其身份的标志。
日用品金扣蚌壳羽觞
西宁市南滩砖瓦厂十六国时期墓葬出土,青海省博物馆藏
1985年12月一南北朝时期古墓出土,由一整块蚌壳加工而成,在其口沿出镶有一圈金片,双耳也由金片制成。其长13.7厘米,宽10.4厘米,高3.5厘米,因青海地处内陆,是不会有这么大蚌壳的,以是 其泉源 也是待解之谜。羽觞是中国古代一种盛酒的用具 ,因其形状像爵,两侧有半月形的双耳,远远看去就象鸟的双翼,故名”羽觞”。据史载此物最早泛起于战国时期,其材质常见的有漆、铜、金、银、玉、陶等,但用蚌壳做的却极为有数 。
唐人物纹贴金锡盘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受损严重,残存1/4,盘中央 为花卉团窠人物,头戴花冠。围绕中央 图像有宴饮人物,或坐于毯上,或立于帐旁,或相拥相伴。外围有胡服人物牵马、骑射飞驰图像,间杂以山石、花卉、飞鸟、奔狮等。
唐金盅座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为两件套和而成,中央 部门呈圆形,顶部凸起,底部启齿 ,外壁饰以卷草纹,以鱼子为地,外围部门上端为一连 的缠枝莲纹,镂空錾刻,中部为一周动物纹饰,或奔跑,或相向,底端一圈粗大的连珠纹。器物用途不明,或为用具 装饰。
唐罗马金币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正面是天子的半身像,反面为胜利女神像,两面均有字母铭文。
金胡瓶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马具装饰唐金杏叶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主体纹样为石榴花,上部有孔系,背部保留有金钉五枚,并残留有木片。作为装饰性马具,吐蕃工匠举行 了精彩的艺术缔造。
唐金缨坠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此为马具带饰上下垂的缨罩,上部管状,下部呈四瓣花舌状。主体纹样为卷草,鱼子为地。
唐代金鞍后桥和金鞍翼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护翼
后桥饰有对称睁开 的双狮
张嘴吐舌,腋下卷草伸出
马的头部羚羊弯角上饰有月形冠顶,翼翅花卉上展出三根长羽,后腿腋下生出卷草
这组具有栗特气焰 气焰 的马鞍饰片由后桥片和两侧侧护翼片组成,后桥饰有对称睁开 的双狮和双马,动感十足。双狮奔跑,张嘴吐舌,腋下卷草伸出;双马蹄足飞扬,头部羚羊弯角上饰有月形冠顶,鬃毛飘动,翼翅花卉上展出三根长羽,后腿腋下生出卷草。翼片上主体纹样为奔跑的长角山羊。
唐镶松石卷草纹金三通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墓群出土
马具面颊上链接洛头皮带之物。
释教用具唐鎏金舍利容器饰片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血渭一号大墓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此器物包罗:纵列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18件、横列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若干,梯形四方一连 环状忍冬唐草纹饰条2件,方形立凤纹忍冬唐草纹饰片2件,不规则四方一连 环状忍冬唐草纹饰片1件,宝相纹环状忍冬唐草纹饰件2件,银包铁立凤与底座银饰1件,木饰件若干。
该“舍利容器”以木质容器贴附镀金透雕银饰片的形式做成,顶端竖行排列有整齐的立鸟,头、颈、身均装饰忍冬花纹,嘴衔忍冬花,颈后饰忍冬花,饰片中的环状桃形忍冬纹,均为三瓣花两片双钩状叶的形式。
当当当当,揭秘时间到。到底怎么区分哪一件文物是博物馆馆藏,而哪一件是原来被盗后被追回的呢?下面,小编就来揭秘一下自己发现的小神秘 。
我通过整理图片,发现了一个特征,或允许 以给各人做参考,那就是只标注了出土地,却没有标注哪个博物馆藏的展品,极有可能是追缴回来的,由于 还没来的及划分所有权。我是不是很机智,快来夸夸我,哈哈。
各人可以珍藏 这篇文字,有时间的时间 仔细看一下文中的图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