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12日电题:悬崖边:岩羊战黑鹳
新华社记者贾立君
太阳落山前,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甘德尔山中,一只本是夏候鸟的黑鹳,与一只“土著”岩羊,在悬崖边相遇。于是,一场主要 的“战争”拉开了帷幕。
早先 ,刚刚喂罢幼鸟的黑鹳飞落在“家门口”不远处的山尖上,小心 的眼光 四下张望。很快,它的眼神“锁定”了一个目的 ——脚下二三十米处的悬崖中,一只皮毛颜色与岩石相似的岩羊,正朝着鹳窝偏向行进。
此时,鹳窝里几只尚未满月的幼鸟,悄悄 地期待着怙恃的归来。只管 它们的窝巢位于刀削斧劈般的岩壁间,其他动物很难涉足,但对于攀岩能手 岩羊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况且这个窝巢或许曾是岩羊歇脚的地方。
护雏的本能激起黑鹳的“斗志”,它极快地俯冲下去,睁开 硕大的同党 ,掠过岩羊头顶,复又飞回山尖。这一闪电般的行动,吓得岩羊打了一个激灵,向后掉转身子,主要 地回望山尖,看到了气焰 汹汹的黑鹳。
坚持最先 了——国家一级重点掩护野生动物黑鹳,竖着䦆头似的长长的利喙,向下俯视;国家二级重点掩护野生动物岩羊,瞪圆双眼,弯头向上凝望。
山谷的劲风吹来,百草俯首,黑鹳与岩羊依然四目相对,伫立成两尊雕塑。终于,岩羊似乎等不及了,由于 天黑前它要回到深山里。于是,它决议 上到山尖,看看阻挡它前行的对手到底有多大能耐。岩羊一跃一跃地向上攀爬,每到一个大一点的台阶,都要视察一会儿。上面的黑鹳全神贯注、纹丝不动。
徐徐地,岩羊迂回到黑鹳脚下右侧10多米处远望 时,发现黑鹳向退却了几步。也许感应黑鹳有所胆怯,岩羊一鼓作气,猛地蹿了上去,冲向黑鹳。黑鹳见势不妙,如离弦之箭展翅滑向崖外……
占有 了山尖的岩羊,奋起着身子,目送远去的黑鹳身影,像似战胜的将军,浏览 着山下的美景,宣示着自己“领地”的主权。岂料,黑鹳也快活地遨游在落霞中,由于 它已乐成地引逗岩羊改变了前行的偏向。
黑鹳与岩羊僵持半个多小时,由反抗、冷战,到短兵相接的精彩时势 ,被隐藏 在鹳巢扑面 悬崖上一个小岩穴 里的摄影师焦长青拍获。
“太难堪 了,配景是斜阳 下的黄河,尚有 远处的沙漠。”已跟踪拍摄岩羊6年的焦长青,是国家能源整体 乌海能源公司摄影家协会主席。3年前,他在甘德尔山里发现一窝黑鹳后,创作题材多了一个“主角”。黑鹳每年炎天 都来,但它们每年都要“倒窝”——换差异的地方筑巢。为了只管 不打扰野生动物,他此前用帆布搭棚作掩体,内里 闷热难耐;今年,他在黑鹳新巢扑面 找到一个小岩穴 ,洞口挂上迷彩帘,用600毫米长焦镜头远远地纪录黑鹳一家的生涯 。
6月8日下战书 ,记者追随焦长青先生 来到小岩穴 。真是难以想象,镜头里扑面 悬崖中的黑鹳窝甚为“豪华”。只管 它是一个自然的横纺锤体浅窟,但黑鹳把它部署得井然有序 ——中部垫有厚厚的树枝、茅草,3只毛茸茸的幼鸟卧在上面,摇晃着可爱的小脑壳 ;“垫子”两侧各有一段延伸到山体里的洞窟,幼鸟们不时收支 玩耍,简直就是“两室一厅”,且客厅很大。焦先生 乐呵呵地回应:“尚有 更让人想不到的呢,你看草垫中央 尚有 一块塑料布,那是幼鸟的餐桌。”
原来,大鸟猎食回来时,将贮存于食囊中的鱼儿等水生物,一股脑儿倒出来。悬崖峭壁上无水可饮,猎物有“餐桌”兜着,鱼腹里的水不至于一下子遗漏 ,可供幼鸟解渴。
我们等了约莫一个半小时后,一只大鸟飞回窝里,小鸟们叽叽喳喳围上来。然而,大鸟并没有急于将猎物倒出来,而是悄悄 地站在窝边良久 之后才给幼鸟喂食。焦先生 说,这是大鸟在待食囊中的鱼鳞等硬物软化或过大的猎物变小,以便幼鸟食用。果真,倒出来的一条大鱼幼鸟咽不下去,大鸟又把其吞入自己的囊中。
一雄一雌两只黑鹳轮流出去觅食,你来我往,一样平常 一个小时左右往返一趟。它们修长的红腿顶着黑缎子似的羽毛,站在悬崖边显得十分俏丽。雄鹳黝黑发亮的羽毛闪灼 着彩色黑点,雌鹳毛色较为阴晦 ,焦先生 说,雌鹳可能比雄鹳大几岁,看来这照旧一对“姐弟恋”。
每次每只黑鹳回来倒出的小鱼苗约莫都有1斤。焦先生 说,这窝幼鸟今年4月30日孵化破壳,100天后才气出窝,可见周围 乌海湖给它们提供了富足的食物。
某种意义上讲,黑鹳和岩羊是生态情形 的“晴雨表”。乌海市野生动物掩护中央 认真 人先容 ,现在 全球黑鹳数目 为3000余只,其中我国有1000余只,乌海市2009年最先 有黑鹳纪录,现在 乌海市境内黑鹳数目 在40只左右;因禁猎、禁牧政策的实验 ,当地岩羊的种群数目 ,也已由5年前的10多只,增添 到现在 的50多只。
遗憾的是,这次我们没有拍到黑鹳与岩羊“同框”场景。“那样的时势 很难堪 ,但一定还能遇到。”焦先生 说,由于 随着生态的好转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野生动物会越来越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