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痘是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接触性熏染病。特征是 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有痘疹 ,或 在口腔、咽喉部粘膜上形成白色结节 。
一、病原学
禽痘病毒(Avipoxvirus)为痘病毒科(Poxviridae)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这个属的代表种为鸡痘病毒。禽痘病毒科各属成员的形态一致,在熏染真皮上皮和胚绒毛尿囊膜外胚层中,成熟的病毒呈砖形或卵圆形,巨细250×354nm。其基因组为线状的双股DNA,分子量约2×10 8 道尔顿。病毒可在熏染细胞的胞浆中增殖并形成 包容体 (Bollinger氏体),此包容体内有无数更小的颗粒,称为原质小体,每个原质小体都具有致病性。每个包容体平均重量为6.1×10 -7 mg,其中50%为可提取的类脂,含卵白为7.69×10 -8 mg,平均DNA含量为6.64×10 -9 mg。

鸡痘病毒能在10~12胚龄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滋生 ,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细胞先变圆,继之变性和坏死。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复制病毒,在接种痘病毒后的第6天,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形成一种致密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痘斑,灰白色,坚实,厚约5mm,中央为一灰死区。某些鸡胚顺应 毒可引起全胚绒毛尿囊膜形成弥漫性痘斑。
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粘膜病灶中,病毒对外界自然因素反抗力相当强,上皮细胞屑片和痘结节中的病毒可抗干燥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15℃下生涯 多年仍有致病性。病毒对乙醚有反抗力,在1%的酚或1:1000福尔马林中可存活9天,1%氢氧化钾溶液可使其灭活。50℃30min或60℃8min被灭活。胰卵白酶不能消化DNA或病毒粒子,在糜烂情形 中,病毒很快殒命 。
二、盛行 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和 火鸡 、 鸽 有时也可发生, 鸭 、 鹅 的易感性低。种种年岁 、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熏染,但以 雏鸡 和中雏最常发病,雏鸡殒命 多。本病一年四序 中都能发生,秋冬两季最易盛行 ,一样平常 在秋季和冬初发生皮肤型鸡痘较多,在冬季则以粘膜型(白喉型)鸡痘为多。病鸡脱落和破散的痘痂,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它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熏染,不能经康健皮肤熏染,亦不能经口熏染。库蚊、疟蚊和按蚊等吸血昆虫在撒播 本病中起着主要 的作用。蚊虫吸吮过病灶部的血液之后即带毒,带毒的时间可长达10~30d,其间易熏染的鸡经带毒的蚊虫剌吮后而熏染,这是夏秋季节约 行鸡痘的主要撒播 途径。打架、啄毛、交配等造成外伤,鸡群太过拥挤、透风 不良、鸡舍阴晦 湿润、体外寄生虫、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及饲养治理太差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若有 熏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等并发熏染,可造成大批殒命 。

三、临床症状
鸡痘的潜在 期约4~50d,凭证 病鸡的症状和病变,可以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淆型三种病型,偶有败血症。
皮肤型 :皮肤型鸡痘的特征是在身体无或毛希罕 的部门,特殊 是在 鸡冠、肉髯、眼睑和喙角,亦可泛起于泄殖腔的周围、翼下、腹部及腿等处,发生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渐次成为带红色的小丘疹,很快增大如绿豆大痘疹,呈黄色或灰黄色,凹凸不平,呈干硬结节,有时和相近 的痘疹相互融合,形成干燥、粗拙呈棕褐色的大的疣状结节,突出皮肤外貌 。痂皮可以存留3至4周之久,以后逐渐脱落,留下一个平滑的灰白色疤痕。轻的病鸡也可能没有可见疤痕。皮肤型鸡痘一样平常 较量 稍微 ,没有全身性的症状。但在严重病鸡中,尤以幼雏体现出精神萎靡、食欲消逝 、体重减轻等症状,甚至引起殒命 。产蛋鸡则产蛋量显著镌汰 或完全停产。
粘膜型(白喉型) :此型鸡痘的病变主要在 口腔、咽喉和眼等粘膜外貌 , 气管粘膜泛起痘斑 。初为鼻炎症状,2至3d后先在粘膜上天生 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稍突出于粘膜外貌,以后小结节逐渐增大并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笼罩在粘膜上面。这层假膜是由坏死的粘膜组织和炎性渗透 物质凝固而形成,很象人的“白喉”,故称白喉型鸡痘或鸡白喉。若是 用镊子撕去假膜,则露出红色的溃疡面。随着病的生长,假膜逐渐扩大和增厚, 壅闭 在口腔和咽喉部位 ,使病鸡尤以幼雏鸡呼吸和吞咽障碍,严重时嘴无法闭合,病鸡往往作张口呼吸,发出“嗄嗄”的声音。

混淆型 :本型是指皮肤和口腔粘膜同时发生病变,病情严重,殒命 率高。
败血型 :在发病鸡群中,个体鸡无显着 的痘疹,只是体现为下痢、消瘦、精神沉郁,逐渐衰竭而死,病禽有时也体现为急性殒命 。
四、病理转变
皮肤型鸡痘的特征性病变是局灶性表皮和其下层的毛囊上皮增生,形成结节。结节早先 体现湿润,后变为干燥,外观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皮肤变得粗拙,呈灰色或暗棕色。结节干燥前切开切面出血、湿润,结节结痂后易脱落,泛起瘢痕。
粘膜型禽痘,其病变泛起在 口腔、鼻、咽、喉、眼或气管粘膜上 。粘膜外貌稍微隆起白色结节,以后迅速增大,并常融合而成黄色、奶酪样坏死的伪白喉或白喉样膜,将其剥去可见出血糜烂,炎症伸张 可引起眶下窦肿胀和食管发炎。
败血型鸡痘,其剖检转变 体现为内脏器官萎缩,肠粘膜脱落,若继发引起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症病毒熏染,则可见腺胃肿大,肌胃角质膜糜烂、增厚。

五、诊断
凭证 发病情形 ,病鸡的 冠、肉髯和其它无毛部门的结痂病灶 ,以及 口腔和咽喉部的白喉样假膜 就可作出起源 诊断。确诊则有赖于 实验室检查 。
六、判别 诊 断
皮肤型鸡痘易与 生物素缺乏 相混淆,生物素缺乏时,因皮肤出血而形成痘痂,其结痂小,而鸡痘结痂较大。粘膜型鸡痘易与熏染性鼻炎相混淆,熏染性鼻炎时上下眼睑肿胀显着 ,用碘胺类药物治疗有用 ,粘膜型鸡痘时上下眼睑多粘合在一起,眼肿胀显着 ,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
七、防制
1.预防 鸡痘的预防,除了增强鸡群的卫生、治理等一样平常 性预防措施之外,可靠的措施是接种疫苗。现在 应用的疫苗有3种:
(1) 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 :按实含组织量用50%甘油心理 盐水或心理 盐水稀释100倍后应用,稀释后当天用完。用消毒过的钢笔尖蘸取疫苗,在鸡翅内侧无血管处皮下刺种1~2针。1月龄以内的雏一针,1月龄以上的鸡刺两针,或按鸡只年岁 稀释疫苗,1~15日龄鸡稀释倍,15~16日龄鸡稀释100倍,2~4月龄鸡稀释50倍,每鸡刺种1针,刺种后3~4d,刺种部位微现红肿、水泡及结痂,2~3周痂块脱落,免疫期5个月。

(2)鸡痘卵白筋胶弱毒疫苗(鸡痘原):专心 理 盐水将疫苗稀释50倍,2月龄以上的每只鸡肌肉注射1ml,2月龄以下的注射0.2~0.5ml。接种后14d发生免疫力,免疫期5个月。
(3)鸡痘卵白筋胶弱毒疫苗(鸽痘原):专心 理 盐水稀释10倍,用小毛刷(毛笔剪去1/3,亦可应用蘸取),涂在拔去羽毛的腿外侧毛囊内,2~3周发生免疫力,免疫期3~4个月。
2.治疗
(1)现在 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接纳对症疗法,以减轻病鸡的症状和防止并发症。皮肤上的痘痂,一样平常 不作治疗,须要时可用清洁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酒、红汞或紫药水。对白喉型鸡痘,应用镊子剥掉口腔粘膜的假膜,用1%高锰酸钾洗后,再用碘甘油或氯霉素、鱼肝油涂擦。病鸡眼部若是 发生肿胀,眼球尚未发生损坏,可将眼部蓄积的干酪样物倾轧 ,然后用2%硼酸溶液或1%高锰酸钾冲洗清洁 ,再滴入5%卵白银溶液。剥下的假膜、痘痂或干酪样物都应烧掉,严禁乱丢,以防散毒。

发生鸡痘后也可视鸡日龄的巨细,紧迫 接种新城疫Ⅰ系或Ⅳ系疫苗,以滋扰鸡痘病毒的复制,到达控制鸡痘的目的。
(2)发生鸡痘后,由于痘斑的形成造成皮肤外伤,这时易继发引起葡萄球菌熏染,而泛起大批殒命 。以是 ,大群鸡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如0.005%环丙沙星或培福沙星、蒽诺沙星或0.1%氯霉素拌料或饮水,连用5~7d。本文仅为科普,不负由此发生的任何执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