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咽部
1、鼻咽腔前界为鼻中隔和后鼻孔,顶壁为颅底及其被覆粘膜,后壁为第1、2颈椎椎前软组织,两侧为咽侧壁。咽侧壁内外貌附有咽鼓管启齿 、圆枕和咽隐窝。
2、横断面上,鼻咽腔呈方形、长方形、梯形或双梯形含气空腔。双梯形的两侧壁上见突向腔内的咽鼓管圆枕,前、后方凹陷划分为咽鼓管启齿 和咽隐窝。侧壁外方为咽旁间隙;后壁为椎前软组织。冠状面上,显示鼻咽腔的顶壁、侧壁及咽旁间隙。

鼻咽MRI
1、鼻咽部通例行横断面扫描,冠状面和矢状面作为增补,用SE序列T1WI和T2WI检查,层厚3-5mm。Gd-DTPA增强有利于显示病变的规模和内部结构。
2、鼻咽与喉部MRI形态学体现与CT相似,但MRI显示各部剖解 结构更清晰 。
3、鼻咽腔气体T1WI和T2WI呈低信号;浅表粘膜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咽旁脂肪间隙呈高信号;肌肉组织呈较低信号。
二、腺样体肥大
发生于胚胎四个月5岁左右呈心理 性肥大,以后最先 萎缩,14-15岁告竣人状态腺样体肥大也可由于 一再 上呼吸道熏染、营养不良及遗传因素

三、鼻咽部潴留囊肿
1、鼻咽顶部增殖腺后方,头长肌前方脊索顶端退化,咽部上皮凹陷形成囊性盲隐窝:咽囊。
2、粘膜向退化的脊索处延伸而成,可发生囊肿或脊索残余肿瘤。


四、咽部脓肿
1、咽部脓肿发生于咽旁或咽后间隙,前者多为化脓性,后者为化脓性或结核性。
2、影像学体现:咽后壁化脓性脓肿,侧位平片上可见颈椎变直,寰椎半脱位,咽后壁肿胀,有时可见异物或气泡影。结核性脓肿除咽后壁肿胀外,还显示相近 椎骨破损 和椎间隙变窄。CT和MRI可进一步明确病变的规模、椎骨和脊髓的受累。




五、鼻咽纤维血管瘤
1、多见于10-25岁男性的鼻咽良性肿瘤,肿瘤由富含血管的纤维组织组成,生长缓慢,易出血。其生物学行学类似恶性肿瘤,引起骨质破损 。
2、临床症状以鼻阻和鼻出血为主。术后易复发。
3、鼻咽检查可见突向鼻咽腔肿块。
CT/MR影像学体现:
1、CT:鼻咽顶部软组织肿块,充满鼻咽腔,并可经后鼻孔长入并充满同侧鼻咽腔,界清 ,密度匀称 ,增强后显着 强化。相近 结构受压移位,颅底骨质破损 。
2、MRI:肿瘤在T1WI上呈略低信号,T2IWI信号强度增高,瘤内或周围见低信号血管流空影。




六、鼻咽癌
1、我国南方地域多发,好发于中年男性。以未分化癌和鳞癌居多,腺癌少见。鼻咽部淋巴组织富厚,淋投合转移早;并易侵占 周围软组织结构,还可破损 颅底并侵占 颅内。
2、影像学体现:CT显示鼻咽腔两侧壁差池称、僵直 ,或向咽腔内突出软组织肿块,咽隐窝变浅或闭塞。咽旁间隙受累时,其脂肪界面消逝 、肌肉增粗,或泛起软组织肿块,并可向外累及翼腭窝和颞下窝;肿瘤向前可破损 并侵入上颌窦;向上破损 颅底侵入颅内。


(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伴大片坏死

MRI体现:
1、肿块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咽旁间隙受累时,其内脂肪高信号消逝 ;肿块呈中等强化。
2、放射治疗后MRI可判断肿瘤复发与术后瘢痕:前者呈长T1和长T2信号,并有强化;后者呈长T1和短T2信号,且无强化。

鼻咽癌(增强)


鼻咽癌并咽后淋投合转移





鼻咽癌颅内侵占 (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