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高尚”、“崇山”,西周时曾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西岳),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
嵩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 起源地,也是中国胜景 风物区。嵩山不仅仅有少林寺,尚有 嵩阳书院、嵩岳寺塔、观星台、中岳庙等多处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古今文人书生 更是钟情于嵩山,流连于嵩山,无数璀璨如星辉的诗篇撒播 下来。《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今天我们就循着诗词,追随昔人的脚步,一起走进被文化诗词浸润的嵩山美景。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若有 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斜阳 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送杨山人归嵩山
唐-李白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
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送赞状师 归嵩山
唐-清江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归山
唐-刘希夷

回去嵩山道,烟花覆青草。
草绿山无尘,山青杨柳春。
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

送赞状师 归嵩山
唐-无可

禅意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寻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孤塔暮,松月向人寒。

洛桥晚望
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嵩山寻冯炼师不遇
唐-崔曙

青溪访道凌烟曙,王子仙成已飞去。
更值空山雷雨时,云林黄昏归那里 。

洛下赠彻公
唐-陈羽

天竺沙门洛下逢,请为同社笑相容。
支颐忽望碧云里,心爱嵩山第几重。

嵩山夜还
唐-宋之问

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
自省游泉石,何曾不夜归。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灰尘,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冬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游嵩山
宋-梅尧臣

红旌过翠岑,林际瞻莲宇。
门对几千岩,花开第一祖。
禅庭松色寒,石室苔痕古。
寂寂不逢人,空檐燕方乳。

望嵩山
清-吕守曾

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
白云蓬蓬突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