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户外遭遇体温过低有多可怕?您需要了解常识才能避免风险。
云南省爱峨山失踪人员搜救指挥部22日发布消息称,经过广泛搜救,在峨峨山失踪的4名地质调查员全部找到,无一人出现生命体征。据大象新闻报道,多家医院的医生和资深山地救援人员表示,体温过低是造成哀牢山四人痛苦的最有可能的原因。
什么是体温过低?在户外如何应对体温过低?
视频截图
什么是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也称为体温过低,是指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0C的病症。
一般来说,体温过低是指人体热量散失超过热量补充,导致身体核心温度下降,出现寒战、神志不清、心肺衰竭、心肺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死亡。
体温过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最常见的原因是暴露在极低的温度下,而其他原因是干扰人体产热机制或增加体温过低的风险的条件。
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
人体长期暴露在寒冷环境后,利用体内储存的能量来调节体温,损失的热量多于补充的热量,导致体温过低或体温异常过低。
体温过低会影响大脑的思维,使其无法及时采取保护措施。这使得体温过低变得更加危险,因为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体温过低的发生,也可能无法及时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
体温过低通常发生在天气极冷的情况下,但如果下雨或在潮湿的环境中浸泡在冷水中,即使在-4至5摄氏度的温度下也可能发生体温过低。
图为搜救队正在搜寻失踪人员。普洱市消防救援部门供图
哪些人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情况?
容易出现体温过低的人群包括
——没有足够食物、衣服或取暖设备的老年人;
——婴儿在室内低温环境下睡觉;
——长时间呆在户外的人;
——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
——饮酒后的人。
体温过低后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
体温过低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低温第一阶段体温降至32C至35C。
此阶段人体发抖,双手发麻,无法完成复杂动作,四肢末端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呼吸变得急促而浅,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导致毛发生长,试图通过让人站起来来形成屏障。体温过低的人可能会感到疲劳、腹痛、视力模糊和排尿异常。
体温过低的人实际上可能会感觉更温暖,但这实际上是体温过低将发展到第二阶段的迹象。测试疾病是否已进展到第二阶段的一种方法是患者是否可以触摸拇指和小指。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步。
中低温二期体温降至28~32。
肌肉不协调更加明显,人的动作变得更慢、更困难,并伴有步态不稳和迷失方向。浅层皮肤血管继续收缩,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温暖。体温过低的人可能会脸色苍白,嘴唇、耳朵、手指和脚趾可能会变蓝。脱衣异常是由于人体自身调节机制失衡,一向收缩的末梢血管出现扩张,出现暂时的“热感”。
严重低体温第三阶段体温降至28以下。
肌肉震颤通常会停止。言语变得困难,思维变得缓慢。露的皮肤变成蓝色,肌肉协调性几乎完全丧失,患者无法行走,甚至可能陷入昏迷。脉搏和呼吸可能显着减慢,心率可能加快,或者可能发生心房颤动,最终可能导致心肺衰竭。
资料图极寒天气背景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图片来源李爱萍
如果出现体温过低怎么办?
成人的症状包括发冷、虚脱、口吃、记忆力减退、言语不清和嗜睡。如果宝宝皮肤出现鲜红、发冷等症状,请立即检查体温,如果体温低于35,请立即就医。
如果您无法立即就医,请通过以下方式提高体温
——带入温暖的房间或房子;
——立即脱掉湿衣服,
——采取措施热身身体的关键部位。——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
——喝热饮以升高体温,但不要饮酒或给失去知觉的人饮酒。
——病情缓解后应尽快就医。
如何预防体温过低?
——提前了解当地天气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合适的衣物。
——如在寒冷天气出行,应采取适当的防风措施,避免暴露在冷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巾、防风外套、厚袜子、防风口罩、甚至护目镜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暴露的身体器官越多,风速越大,身体热量散失的速度就越快。
——天冷户外活动时要保持身体干燥,淋湿后及时更换干衣服。
——选择速干、排汗的内衣,避免棉质内衣。棉质织物吸汗性好,不易释放,导致体温过低。
——添加或脱掉衣服时要小心。很多人爬山时,怕着凉,喜欢穿厚衣服,结果走不了多远,全身都被汗湿透,体温下降。
——携带大量高热量食物。
——不要过度劳累,防止脱水、出汗过多和疲劳,随时通过食物和热饮补充体温,也是防止体温过低的非常有用的方法。
——如果出现体温过低,应前往急诊室或烧伤室接受急救。部分内容引用自国家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及其他编辑张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