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内政部长首次确认歼10进口。
去年12月29日,巴基斯坦媒体SAMAATV通过巴基斯坦内政部长谢赫拉希德艾哈迈德的讲话,首次披露了巴基斯坦购买的中国歼10C战斗机。计划最早于2022年3月投入使用。这是巴基斯坦首次确认购买中国歼10战斗机,也是该型战斗机首次出口到第三国。提出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机的2022年,将是歼10战斗机下水之年,歼-10项目40周年。歼10从出口到出口,用了40年的时间,在外界看来似乎太慢了,但这40年,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转变。这也是由几个原因造成的。
事实上,歼10系列战斗机的出口历史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年1月,时任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视察加拉加斯一处军事基地并表示,这是因为美国阻止了委内瑞拉的采购。巴西军机、委内瑞拉计划从中国采购相关战斗机。据委内瑞拉空军司令后来的言论,歼10A是委内瑞拉的采购方向之一,但由于2013年查韦斯去世,采购没有后续。
伊朗此前列装的中国歼7N战斗机
2007年,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分析了歼10A的出口前景,认为“汉和”希望中航工业这款飞机的频繁亮相,不仅能展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还能找到机会。出口降低了飞机的总成本。从全来看,当时最有可能购买该飞机的国家是伊朗。一方面,伊朗空军拥有大量中国制造的J-7N。虽然对战机的了解比较高,对中国装备的了解也比较好,但这也是因为当时中伊关系整体在改善。但测终究只是测,伊朗也从未对这架飞机发表过声明,所以最终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在2013年9月第十五届北京航展上,时任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的马志平也告诉小编,歼10系列战斗机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潜力海外。我们收到了客户的极大兴趣,很多客户都在向我们询等询,这些客户遍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所以这款飞机的出口前景非常值得期待。由于埃及、泰国、孟加拉国、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已曝光购买歼10的可能性,因此不必担心,仅歼10系列的出口前景就很光明。完成买家介绍出口并不容易。
歼7战斗机仍在我军服役。
只有自给自足时才出口
根据数据,第一批歼10战斗机于2004年左右首次部署。当时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是国产的歼6、歼7、歼8II,不过这些型号的战斗机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二代机,而且不仅他们的航程虽然短,但空战能力并不出色。这要困难得多。为了缓解空军压力,中国不得不从俄罗斯进口部分苏27和苏30战斗机,据统计,截至2004年,即歼10列装元年,苏27总数为中国空军有1000架Su-27,30架战斗机只有271架。这个数量并不能完全满足国土防空作战的需求。对于全面替代俄罗斯的歼6、歼7、歼8II,由于经济压力过大,制造战斗机并不可行,所以从长远来看,只有歼10的量产才是可望的。
但由于歼10的换装基地较大,初期产量有限,该机在列装初期并无出口能力,而且据相关媒体统计,歼10初期年产量仅约10、12架飞机,最多的时候有48架飞机,仅此而已。正常情况下,年产量仅为24至36台。在初期,这个生产量足以满足我军的基本需求。在出口方面,产能明显不足,而根据解放军报发布的信息,从中国海军航空兵2012年初正式装备歼10来看,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军第三代机。因此,歼10系列战斗机在生产初期的主要任务是在出口前实现自给自足。
不过,能够向巴基斯坦出口歼10C,说明现役飞机的数量已经基本满足了我军的换代需求,同时也保证了其拥有足够的产能来维持作战。出口到其他国家。
AL-31F飞机发动机
2航空发动机控制设备出口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航空发动机尤其是战斗机发动机被认为是我军的劣势,早期的歼10使用的是俄罗斯柳雷卡“土星”科研所研制的AL-31F航空发动机,为此因此,歼10的为了保证生产,在2009年采购了122台AL-31F发动机。然而,正是由于对俄制发动机的依赖,歼10必须经过俄罗斯过境。当中国购买该型发动机时,俄罗斯就明确表示,未经俄罗斯许可,不得向任何国家出口配备AL31-FN发动机的战斗机。
表面上,俄罗斯也为飞机出口留有空间,而且出口经过俄罗斯批准是可以的,但我们不能忘记,俄罗斯也是武器出口大国。俄罗斯绝对不会允许搭载俄制发动机的歼10出口到其他国家,因为这肯定会在市场上与俄罗斯装备竞争。
“太行”号发动机试验
如果想突破,进军市场,拥有歼10国产发动机的出口只有——。路径是明确的,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1978年初,中国国产航天发动机“太行”发动机进入预研阶段,但实际立项却是九年后的1987年。606中国航空研究院的具体进展。为了尽可能缩短发展周期,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太行”的发展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式。我们正在进行自己的研究和改进。经过20年的不断努力,“太行”发动机于2006年3月正式完工。
歼10搭载国产涡扇发动机
但最终确认并不意味着可以批量安装,与美国、英国等国成熟航空发动机相比,在大修时间、发动机整体寿命和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调整是可能的。由于材料、发动机稳定性、优化等方面的需要,“太行”最终确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批量装机,只有部分车型在替换测试中偶尔见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在中航工业今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及“太行”发动机的军用部署。但此时,新的变化发生了,由于歼10C对航空发动机的要求更高,原来的涡扇10A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只能寄希望于涡扇10B的发展。
3技术保护导致出口延迟
歼10是韩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不仅为取代中国空军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集成了中国在航空工业领域获得的最新核心技术。因此,从技术保护的角度来看,歼10在亮相之初并没有出口潜力,最终谁会向别人展示自己拥有的核心技术呢?
KLJ-7已经无法满足歼10的要求。
尽管歼10C已经服役近20年,但其很多技术仍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最初的J-10A直接配备了更强大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虽然具体型号尚不为外界所知,但外媒测这款雷达的威力比中国的还要强大。此前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电子科技第十四大学有限公司研制的KLJ-7脉冲多普勒雷达,功能更加强大。探测距离、探测精度和干扰能力均可优于美国F-35上搭载的AN/APG-81雷达,其性能与美国空军运行的AN/APG-77相似或相当。F-22。但是这款雷达充满了优势。它是核心技术。
面对这些核心技术的出口,我国必须十分谨慎,慎重选择出口国家,尽最大努力防止核心技术外泄。此次出口巴基斯坦,意味着中巴两国是独一无二的全天候战略伙伴,是风雨同舟的真朋友、风雨同舟的好兄弟。对于其他潜在购买国家,如果您认真购买的话,可能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
中国的三代机从无到有,从多到多,用了40年的时间。除了成功的喜悦,我们还要看到,40年来,中国科研人员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无数的挫折、无数的艰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这张照片深深铭刻在歼10的发展史上。
回顾这段历史,大家是否还记得歼10研制初期,由于缺乏资金,总装车间的工作环境陈旧、恶劣,很多工程师只能吃最便宜的大件。锅米饭?你是否穿着破烂的背心,骑着破烂的武器,在春夏秋冬独自上下班?还有人记得原歼10项目战地指挥员杨宝树、技术总工徐德、肖党生、袁成昌等同志吗?诸如此类的事情,这些人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甚至见证了歼10的成长。歼10的成功出口或许为这个时代的历史提供了最好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