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崔娴静 图/宁冠宇)
这双手,能担起200多斤重的棺材;也会蘸一点腮红,轻轻拍在逝者的面颊。
这双手,绝不迟疑救活心脏病突发昏厥的路人;也会7年如一日,开车2个半小时,去给山区孩子上一节免费足球课。
这双手的主人叫毕艺,他做着一份神秘、高尚而又不太能被凡人接受的事情——入殓师,却在与死神的一次次近距离接触中,干出了“信仰”;也在看淡生死后,爱上了为别人做点事的快乐。
入殓师,这个为不少人避忌的职业,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生涯 中的他们,又有着怎样截然差异的面目 ?今天,让我们追随80后青岛小哥毕艺,走进他的天下 。

苦痛难言——给亲友 送行,手哆嗦得拿不住化妆刷
10年前,25岁的毕艺成了青岛市殡仪馆的一线事情职员 ,抬棺、化妆、火葬,3项事情轮着干,天天围着遗体转。
“挑战最大的是化妆”,也就是修饰遗容。遗体什么样的都有,有的被车碾过,头部凹陷、四肢不全;有的死后十几天才发现,散着恶臭。
而入殓师们,需要把断裂处缝起来,拿“脱脂棉”一点点擦拭清洁 ,再穿上衣服、化好妆。
“干我们这一行,都是吐过来的。有些遗体味道特殊 大,现在顺应 了,刚做时,吐逆 是常有的事儿。”
毕艺初入行时,天天 下班都要冲良久 的澡,打许多遍沐浴露,总以为 腐臭味洗不掉;第一次给遗体化妆,头皮是麻的,贴着墙一小步一小步地挪;不时模糊,和女朋侪 逛街,一牵手,打个哆嗦,“啊!热乎!下班了!”
那些日子,毕艺天天 上班就像噩梦一样,因惊吓和恶心,气提到嗓子眼;别说是吃肉,看到鸡腿都想吐;宾馆的白色被褥让他发怵,平躺、手放在肚子上的睡姿让他起鸡皮疙瘩。三个月后,毕艺挺过了恐惧期,不少同期入职的同事受不了,调离了岗位。
事情的恐惧是战胜 了,但有个畏惧却在他心头越积越深——给亲友 送行。
这畏惧最先 于6年前,给去世的三叔化妆。
毕艺不知道妆是怎么化完的。
只记得,面颊、脖子、衬衣全是湿的,泪水混着汗水雨一样平常 地往下淌。只管 一再控制情绪,但每过十来秒,他就要擦把泪,“眼泪不能滴在棺上,不祥瑞。”
那天,毕艺的手不听使唤,抖个一直 ,化妆刷一次次从手中掉下来。
看至亲离世,已是痛不欲生。再亲手修饰遗容,那种痛,就像是拼命往流血的伤口上撒盐。

苦痛难言——不能说的职业:不敢自动 和人握手
毕艺五岁的女儿,至今不知道爸爸是做什么的。
“告诉她爸爸和死人打交道吗?开不了口。”毕艺的怙恃也从事殡葬事情,他还记得自己上小学时填表,怙恃职业一栏,永远空着。
这份事情,让毕艺一次次尴尬。
给姥爷陪床,临床一大爷特喜欢他,一再问事情单元,问得躲不外去了,毕艺回在殡仪馆,大爷神色 一沉,再没跟他说过一句话。
毕艺从不自动 和人握手,“人家听说我干殡葬,手僵在那,握也不是,不握也不是,”他苦笑,“递根烟都不接。”
谁家有病人,毕艺是从不敢去探望的;春节,除了几家关系特好的亲友 ,一切 不去贺年,全由妻子代庖;平时,他也险些不去别人家做客,哪怕到了楼下,喊朋侪 下来坐车里聊,也绝不进门。
“我们在单元吃个饭,都得运动一下。”毕艺说,外卖小哥在殡仪馆大门外就停下了,不敢进;有一再 打车来殡仪馆,司机拒载。

天堂使者——哪怕是杀人犯,也要让他干清洁 净上路
歧视、倾轧 、误解,其中央 酸,无需多言。但就是这样一份不被看好的职业,毕艺却干出了“信仰”。
殒命 这条路上,既无老小 ,也无贫富。上至百岁老人,下到怀中婴儿;岂论达官显贵,照旧路边托钵人 。到了生命的终点,都是一首哀乐放,一口棺材躺,一盒骨灰留。
“世间的最后一程了,得走得体面、清静 。”心怀敬畏把每一位经手的亡人妆扮得尽可能漂亮,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是毕艺的信仰。“纵然你是杀人犯,我也把你摒挡 得干清洁 净上路。”
信仰在,事情就自然有心,也肯支付时间。
为了修饰好一位19楼坠亡的老太太,他情愿花上四个小时。头发被血糊在一起,毕艺拿“脱脂棉”蘸着酒精一遍各处擦,直到看不出任何血迹,然后把头发一缕缕梳顺,梳成生前常扎的发髻。
化完妆,眷属一句“真跟睡觉一样”,是毕艺最喜欢听到的。
人死不能复生,减轻亲友痛苦的方式之一,是只管 让亡人走得体面。这是毕艺给逝者眷属,也是给自己的慰藉。

天堂使者——不做地摊货
毕艺服务过的许多几何眷属,和他成了朋侪 。
卖杂货的给袋花生,开小店的送箱特产,甚至尚有 老总让他去事情。红包毕艺一律上交,“心意咱领,小工具人家硬要给,收收也行,但大的,坚决不要。”
有些眷属朝他发性情 ,毕艺毫无怨言,依然把遗体摒挡 得清洁 利索,眷属们常和他陪不是。
为啥被人谢谢?用毕艺的话说,“咱提供的是全流程服务,不做地摊货。”
轮到他抬棺,按要求,只需抬好,此外不用管。但毕艺从不,需要什么证实 ?到哪签字?他必告诉眷属,若是不忙,还会亲自帮办。
棺材放进冷库前,他总会提醒眷属确认,遗体头有没有歪,嘴是否合上,眼睛有没有闭好。
“别人啥态度不关遗体的事儿!咱得考究,死者为大嘛。”

看淡生死——7年义务支教,老人病重也不落
“人生一律 吗?横竖到我这一律 ,信用 钱财都是身外物。”
和殒命 接触了10年,毕艺对死的态度,由恐惧酿成了敬畏。
殒命 ,无法阻止 。与其畏惧死,不如把天天 过得精彩些。
“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纷歧样的事,才不枉走这一遭。”毕艺心中的纷歧样,是助人。
2012年,他和妻子何静,成了潍坊马耳山艾东小学的支教先生 ,每周四下战书 给孩子们免费上足球课。
只要不是大雪封路,他从不落下。爷爷病重时代 ,他也照去不误。上个24小时的班,早上7点下班,回家眯一会,11点多他仍然 开上2个半小时的车,去给孩子们上课。
“有那么一群孩子喜欢你,需要你,是件多幸福的事。”直到现在,依然有人质疑毕艺是在作秀,他一笑而过,“作就作呗,这秀哥作得快乐。”
没有人由于 给予而变得贫穷。奉献,受益的不只是别人,更是自己。
毕艺说:“哪怕一老太太把钢镚掉在了地上,你弯腰帮她捡起来,你俩都开心。”

看淡生死——殡仪馆救了一条命
那里 需要那里 去,能搭手时就搭手:这是毕艺的原则。
去年,他还在殡仪馆救了个老太太。
老太太60岁左右,家里老人去世,激动得犯了心脏病,一下晕了已往。毕艺和同事恰巧途经 ,他学过抢救知识,“我去看看。”说着,毕艺三步并作两步跑已往,纷歧会儿把老人救了过来。
人醒了,救护车到了,他,转身走了。
同事:适才要是救不外来,你摊上事儿可咋办?
毕艺:哦,是哈,我没想。
记者:再遇到 ,还救吗?
毕艺:救。那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