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东野圭吾,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
第一次读是在一个盛夏的下午,读到一半的时候,我的背上冒出了冷汗,手臂上起了鸡皮疙瘩。感觉好像有一双眼睛在背后冷冷地看着我。我之所以有这种生理反应,是因为“恶意”确实攻击的是人心中最无端的仇恨和无底的恶意。
作为悬疑小说,《恶意》着重揭露凶手的动机,剥开茧,层层揭开凶手的真实目的。这不只是杀死朋友,更是诽谤自己,死得狼狈。这与一般悬疑小说不同,也与东野圭吾的其他作品不同。东野圭吾用平静、淡然、直白的叙事手法,让他真正想讲的故事在事件结束之后、在剧情结束之后开始。
南宗三叔在《盗墓笔记》中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但“恶意”总是让人扪心自一个人的“恶”能达到什么程度?对于无理的“仇恨”,你能残忍到什么程度?和他喝酒聊天的兄弟朋友们,可能正打算杀了他,把他描绘成一个残忍、无情、无耻的抄袭者。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颈项发冷,心中恐惧。东野圭吾的力量就在于此。他以尖锐的直线笔触写出了人性的无限黑暗,但在结尾却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和色,供读者自行想象。并亲自体验这种恶意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心里是否也有一些难以言说的恶意呢?
据说,《恶意》与《白夜行》一样辉煌。两幅作品就像两朵生来就绽放的花朵。与伊坂幸太郎的《黄金梦》相比,这是一部写人性之恶的作品。另一种是赞美一个人内心善良的写作方式,这一切都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历过“恶意”的折磨之后,再感受一下“金色梦境”温暖的阳光该多好啊。人心就是这样。有无尽的黑暗,也有无尽的光明。最好的和最坏的往往只是想法。只有知善恶、择善,才能心无愧地走在阳光下。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得幸福是人的本性。在古代,看到一个慢跑的人被野兽抓走,就会庆幸自己没有受到伤害。他的话也许不无道理,但仔细一看,“幸灾乐祸”其实是比“从众”更阴暗的人性。恶意是无法解释、无源的,就像人类心灵黑暗森林中的影子,看得见却又不可知。
他平凡的白描如果用来表达柔情、团圆、希望、春风,也必然显得平凡,石神撕心吐魂,雪溪转身不回头,加贺邪灵面纱,还是很难窥探对方内心深处。结局来得突然,又像是一个未完成的结局。真相的背后,是无尽的号和巨大的空虚。光明与黑暗的混合,还有一种失落感。分裂、刺骨、无处可藏、暗流涌动、冰冷的眼神里无尽的焦灼,这就是最纯粹的东野圭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