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关注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寄生虫的检测——姜形虫和cca山羊奶身体乳的话题,但是大家都不是很了解,接下来听小编的讲解吧!
肝筋膜病主要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胆管内,可引起更为严重的寄生虫病————肝筋膜病,偶尔也可感染人类。它的特点是引起急、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有全身中和营养障碍,危害相当严重。主要流行于夏秋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对幼畜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以牧区牲畜发病率较高,牛、山羊、绵羊、马、骆驼易感。人们有时会因生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咀嚼水生植物或饮用含有囊蚴的河水而受到感染,其中大多数是散发性的。法国、英国、古巴等国报告了更多病例。
1病原学特点
我国的筋膜主要是肝片形吸虫和片形吸虫,属于吸虫纲、片形吸虫科、片形吸虫属。筋膜成虫雌雄同体,鲜体棕红色,背腹面扁平。肝片形吸虫体大小为mm它被称为肩峰。口吸盘较小,位于虫体顶部,腹吸盘稍大,位于头锥底部,口吸盘与腹吸盘距离很近。位于口吸盘和腹吸盘之间。大吸虫的体型为毫米毫米,像竹叶一样,肩部不明显,背部钝圆。大吸虫的卵很大,呈椭圆形,颜色黄棕色,卵壳薄,一端有瓣。肝片形吸虫卵的大小为mm,肝片形吸虫卵的大小为mm。
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其中间宿主为螺类,即淡水螺——。肝片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为小螺和萝卜螺,大型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为萝卜螺。成虫生活在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产卵后随胆汁进入肠道,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它们在22至26C的水中生存,就会发育成微酸寄生虫。914天内,卵孵化并迅速钻入锥体内,在蜗牛体内,经过两代包囊、酸败,长成蚕蛹,然后从蜗牛体内逸出,漂浮在水中。在动物的身体上,它脱落尾巴形成囊蚴。牛或羊等宿主吃了含有囊蚴的生水生植物后,幼虫会进入肝脏,钻入胆管,发育成成虫。从囊蚴感染到粪便中发现虫卵的最短时间为10周,每条成虫每天可产卵约2万个。成虫可在人体内存活长达12年。
2机械性能
片形吸虫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我国各省份均存在筋膜病,在不采取防控措施的地区,牛羊感染率可达90%以上,且多数病例为本地流行。大吸虫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福建、广东等南方省份较多见。
温度、水和淡水蜗牛是片形吸虫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当动物长时间停留在狭小潮湿的牧场时,最容易受到严重感染。该病多见于多雨年份,少见于干旱年份。在自然条件下,新鲜雨水会刺激成熟尾蚴的大量泛滥,尤其是在温暖季节和多雨年份,干旱和长时间降雨往往会导致尾蚴暴发。受影响的动物和携带者不断向外界排出大量虫卵,污染环境并成为该疾病的感染源。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牛、羊、骆驼、鹿和马,但猪也可能被感染,在某些情况下,人类也可能被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已有240万人被感染。韩国报告了152例人感染病例,大部分寄生虫和虫卵是在肝胆手术中发现的。近年来开展的人体寄生虫病综合调查中,甘肃、新疆、河南等10个省份人群粪便中检出姜片虫卵,感染率为0.006比1。因此,估计全国大约有16万人感染片形吸虫病。
流行区居民因生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或饮用被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也可因生吃含有幼虫的牛、羊肠,特别是肝脏而感染。钉螺是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广泛繁殖于沼泽、池塘、沟渠、稻田等水体中。由于羊、牛进食水草的机会较多,因此肝片形吸虫很容易在羊、牛之间广泛传播。人类在感染后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力,这主要是由于未成熟线虫代谢物的刺激所致,而成虫代谢物则没有这种作用。
3危险
对牲畜的损害牲畜中,绵羊和山羊最容易感染片形吸虫,其次是牛。轻度感染通常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严重感染则会引起症状。然而,即使是幼龄动物轻微感染也会引起症状,而且这种疾病对幼龄动物尤其有害,可能导致大量死亡。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该病最常见于绵羊,死亡率很高。大多数奶牛患有一种慢性疾病,犊牛有明显症状,但奶牛一般无明显症状,如果感染严重且营养状况不佳,可能会导致死亡。
对人类的危害人类肝筋膜病多呈散发性,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流行,已波及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共51个国家,这些国家共报告病例7071例。我国共报告感染者和患者204例,包括贵州、江西、湖北、内蒙古、陕西、山东、广西、广东等地,分布在东北各省份。
当人类感染姜片虫时,会表现为急性、慢性和异位病变。
急性型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幼虫在腹腔和肝脏内活动而出现,当与细菌感染相结合时,可导致严重后果。此时期的症状和体征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包括不规则发热、右下腹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您可能仍有咳嗽、胸痛、右胸出现湿疹以及胸膜摩擦。大多数病例有肝肿大,部分病例有脾肿大和腹水。上述症状持续约4个月后消失,逐渐进入慢性期。
慢性型急性症状消失后数月或数年可能没有明显不适,在此期间某些症状可能会复发。这些包括腹痛、腹泻、不规则发烧、复发性荨麻疹、黄疸、贫血、低白蛋白血症和高免疫蛋白血症。后两者是由于寄生虫对胆管上皮和成虫血液供应的损害和侵蚀而引起的,而成虫使胆管慢性炎症和增殖导致胆道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结石还会导致胆管堵塞并导致阻塞性疾病。黄疸可能会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异位损伤也称为肝外片形吸虫病。蠕虫穿过腹腔或通过血流到达肝脏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例如腹壁肌肉,引起病变。中东一些地区的人们有生食羊肝的习惯,寄居在羊肝胆管内的寄生虫可侵入人的咽部,引起局部肿胀充血,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听力障碍、窒息等。即咽部肝片状吸虫。
4国家和健康要求
按照国家屠宰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相关规定,屠宰后检疫过程中发现寄生虫损伤、病变较轻微的,将剪除破损部分,并采取无害化处理等销毁措施。有条件可以使用其他部位,如果损伤和病变严重,则将整个器官切除,然后变形或破坏。
5种检测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尸检等综合判断。粪便镜检检出虫卵是鉴别片形吸虫病的基础。实验室诊断技术包括
51病理检查
通过病原学检查,粪便、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出虫卵、腹腔镜活检或组织学检查可作为确诊本病的依据。
52免疫学测试
抗原皮内过敏试验,皮内试验采用高度稀释的抗原。皮内检测一般采用以成虫为抗原的盐水冷浸进行,对肝虫病的鉴别率可达100%。
抗体检测采用间接血凝试验、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灵敏度较高。
53分子生物学方法
利用肝片吸虫ITS-1、ITS-2特异性引物,以肝片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以肝片吸虫和日本血吸虫DNA为对照,采用特异性PCR方法快速鉴定肝片吸虫种类。进行PCR后,通过电泳和凝胶成像观察扩增产物,结果仅在肝片形吸虫样本中发现了特异性条带,使其成为高度特异性的方法。
肝片形吸虫ITS-1序列的全长为245pb,ITS-2序列的全长为362pb。肝片吸虫ITS-1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为5'-CTCATTGAGGGTCACAGCAT-3',下游引物为5'-CAATGGCAAAGAATGGCAAG-3',肝片吸虫ITS-2特异性引物上游引物为5'。-ATATTGCGGCCATGGGTTAG-3',下游引物为5'-CCAATGACAAAGTGCAGCG-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