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是我们体内输送氧气的细胞,一旦发生溶血,即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如果红细胞过早或过度被破坏,就会出现贫血。正常情况下,骨髓有68倍的潜力来代偿上述溶血过程,但当红细胞破坏的速度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时,就称为溶血性贫血,简称贫血。
贫血有多种分类,但本文仅介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称为自身免疫性贫血。自身免疫性贫血是溶血性贫血的一种,是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突变并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补体与红细胞表面结合,加速红细胞破坏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当免疫调节功能被破坏时,人体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自己的红细胞视为敌人,并产生一种称为“自身抗体”的武器,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加速红细胞的破坏,导致溶血。上述过程往往是在结缔组织病、感染、血液肿和某些特殊药物等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
自身免疫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除原发性贫血的表现外,还有相似的特点。大多数情况下,慢性发病的特点是贫血、黄疸和肝脾肿大,而急例多见于儿童,常伴有感染、寒战、发烧、背痛和呕吐。严重贫血会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烦躁,甚至昏迷。血液图片、骨髓图片、胆红素和库姆斯试验可能有助于确诊。
一旦确诊,不要惊慌,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适当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必要时可给予输血支持治疗,或手术切除脾脏以缩小病变范围。红细胞大量破坏。也就是说,通过早诊断、早治疗,你就能尽快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