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晚报时事新闻编辑何丽娜通讯员王文婷
“老师,我儿子全身长了红疹子,痒得晚上睡不着觉!用热水洗也没用,越洗越痒!”李某带着6岁的小柯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向皮肤科副主任卜章宇医生投诉。
来源视觉中国
检查结束后,步长对焦急的母亲说小可患有脂肪性湿疹,这是这个季节常见的皮肤病。而且,随着冬季低温和干燥的持续,近期此类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痒得睡不着觉,结果发现‘麻烦’是洗澡太多造成的。
爱干净的李先生,入冬后仍然给孩子们洗热水澡。家里每次打开空调延长洗涤时间,每次用肥皂让感觉干净。
这两天,妈妈看到小可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非常担心。“儿子,怎么了?”她抚摸着儿子,担心地道。
小可告诉妈妈,她全身痒,特别是手臂和小腿,痒得难以忍受。妈妈说这话的时候,发现小可还在使劲地抓着。当我打开儿子的衣服和裤子时,我发现他的胳膊和腿上长满了红色的皮疹和抓痕。
接下来的几天,妈妈用温水泡了一条毛巾,浸湿,反复擦拭,希望能够缓解症状。然而事与愿违,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
绝望之下,妈妈带着小可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专科门诊。副主任介绍,经检查,小柯的四肢和躯干上都长满了红色的皮疹,其中最明显的是小腿,有很多划痕,皮肤摸起来非常干燥,有些地方甚至脱皮。地点。
卜章玉告诉妈妈,这是因为皮肤干燥,保湿不够。“反复用热水浸泡对你的病情毫无帮助,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小可接受了药物治疗,并多次警告不要再将皮肤浸入热水中。
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可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很快康复了。
脂肪性湿疹在冬季比较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
卜章宇说,脂肪性湿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湿疹,是由于皮肤表面缺乏皮脂膜而引起的。每年这个季节,有些人的湿疹会反复发作,中老年人尤其容易发病。
“冬天本身就干燥,皮脂分泌减少,皮肤脂肪酸含量减少,皮肤供给水分的能力下降。这也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在冬天洗热水澡。”“如果持续30分钟左右,皮脂膜就会被过度清洗,很容易产生疾病。”魏副主任解释道。
脂肪性湿疹的典型症状包括四肢皮肤干燥、浅层脱皮、红斑、丘疹、瘙痒等,反复抓挠还会刺激皮肤的自我防御机制,导致皮肤变厚,越抓,皮肤越厚。瘙痒变得更严重,产生“痒”,并发生抓挠和瘙痒的恶性循环。
对于患有牛皮癣、鱼鳞病、毛周角化症、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的患者来说,如果皮肤变得干燥,原发病很可能会加重,可能会出现脂肪性湿疹。
预防脂肪性湿疹,要做到以下四件事
冬季如何科学保湿预防缺脂湿疹?卜章宇建议如下
冬天洗澡次数过多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每周洗澡次数不要超过3-4次,建议每周只洗澡一次,特别是如果您是干性皮肤。洗澡水温不要超过40度,洗澡时间调整在10分钟以内。
2、不宜使用碱性洗漱用品。建议仅用清水清洗,也可以使用弱酸性沐浴露,避免使用肥皂、手工皂、精油皂等。由于肥皂含有碱性物质,很容易洗掉皮肤表面的皮脂膜。
3.沐浴后立即将保湿护肤品涂抹于全身。秋冬季节,一般不建议使用橄榄油、甘油等不含生理保湿成分的产品作为保湿剂,建议使用维生素B12尿素等自制“小粉瓶”保湿润肤剂。这款药膏是市医院生产的,儿童每周食用100-200克,成人每周食用200-300克。
4、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E的蔬菜和补充剂,如猪肝和鱼。多喝水,多吃含水量高的水果。
最后,副主任指出,如果身体出现瘙痒或出疹等症状,一定要到综合医院皮肤科接受专科医生检查。给自己涂抹“青草软膏或万能软膏”,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
本文为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