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晚奥陶世冈瓦纳东北缘中华震旦角石产地。 南古所 供图
图为晚奥陶世冈瓦纳东北缘中华震旦角石产地。 南古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7月29日电(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室29日最新新闻 ,该所科研职员 团结 外洋团队,在泰国西部地域开展的野外考察中,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域的上奥陶统地层中发现了中华震旦角石。
相关效果 已在线揭晓 于《远古天下 》(Palaeoworld)。
中华震旦角石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头足类软体动物,繁盛于晚奥陶世。自上世纪20年月 以来,一直被确定为晚奥陶世凯迪早期的尺度化石。
很长一段时间,中华震旦角石仅在中国境内,包罗华南、塔里木、西藏、滇西等地的响应 层位有化石纪录,在中国以外未见任何报道。
2020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签署的相助备忘录框架下,南京古生物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方翔助理研究员和李超、李文杰博士研究生等人,团结 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Clive Burrett教授和Mongkol Udchachon副教授,在泰国西部地域开展了团结 野外考察,并收罗了大量化石标本,首次在泰国发现中华震旦角石。

图为中华震旦角石,产自泰国西部北碧府Si Sawat县。 南古所 供图
科研职员 先容 ,这次团结 野外考察的事情中,中泰团结 考察队首次将产于Tha Manao组上部的头足类化石确以为 中华震旦角石,且其时代应为晚奥陶世凯迪早期,与我国华南扬子台地的宝塔组大致同期。
科研职员 以为 ,泰国西部地域与中国滇西保山地域相同,在早古生代均属于滇缅马地体,位于冈瓦纳周缘的低纬度地域。本次确认的中华震旦角石是在泰国的首次纪录,也是在中国以外地域的首次报道。
这一发现不仅对在古生代冈瓦纳东北缘的死板块重修 提供主要 的化石证据,而且进一步证实了中奥陶世到晚奥陶世存在的滇缅马地体漂移、生物地理区系迁徙 等地质事务 。
本项研究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性课题、地质视察项目,以及泰国玛哈沙拉堪大学的团结 资助。(完)
泉源 :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