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到夏季,天气炎热干燥,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率较高。但不少市民认为这是小题,自行诊断、服用抗过敏药物、涂抹药膏等,不但没有缓解症状,还导致延误治疗。医生提醒,已经出现过敏反应或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到医院进行专门治疗。
本报讯最近一段时间,市民王先生很烦恼。原来,我在朋友的婚礼上吃了很多海鲜,第二天我的脸就开始痒,一抓就疼,还开始出现红斑。后来她自己服用了抗过敏药物,但症状并没有改善。王先生到市第一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皮炎。
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孙卫国表示,目前,早晚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导致周围环境发生微妙的、看不见的变化。肉眼看来,它会增加过敏原并引起过敏。“皮肤变红、肿胀、脱皮、剥落,奇痒难忍……如果秋天出现这些症状,首先要考虑是否是过敏性疾病。”孙卫国说,荨麻疹、牛皮癣、干燥性皮炎、湿疹等都是秋季常见症状,是过敏性皮肤病的代表类型。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倾向于‘自我诊断’,比如皮肤干燥就买面膜贴,出现小红疹难以忍受就去医院。但,不推荐这种做法。”孙卫国告诉小编,每天在门诊,他可能会遇到随机用药后病情恶化的患者。皮肤过敏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和不同的治疗原则。他说,“有的患者在急性期急于使用药膏或含激素制剂,有的患者没有湿疹却用错了药,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延误了治疗。”提醒市民,如果出现类似过敏性疾病的症状,不要自行诊断,应及时接受治疗。
过敏性疾病是非常痛苦的,但由于引起疾病的过敏原多种多样,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感染”。“但不必谈论‘过敏’变色。事实上,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大部分过敏性疾病的‘祸害’。”孙卫国说,首先,尽量远离。来自过敏原。呼吁市民外出时佩戴口罩、帽子,尽量减少身体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少接触过敏原的可能性。对于不知道自己过敏原的患者,可以到综合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护自己的健康。其次,注意饮食,适量运动。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少吃热性水果、海鲜等刺激性食物,并进行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过敏性疾病。最后,要注意不要过度清洁皮肤。人体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和角质层是保护皮肤的第一道屏障,过度清洁后,屏障功能被破坏,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同时要正确选择护肤品,秋季油脂分泌旺盛,水分流失快,面部容易过敏,所以最好选择性质温和、用量少的护肤品。令人恼火。最好少更换护肤品。
一、吃海鲜身上有红点不痛不痒怎么回事?
吃海鲜后身体出现红斑可能与皮肤过敏有关,如果没有瘙痒或不适等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效果,避免食用海鲜,通常会很快消失,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如果长时间出现瘙痒症状,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