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发于皮皮影戏
皮皮影戏 / 天天 一部精彩影戏推荐
第92届奥斯卡各单元奖项已揭晓完毕,韩国影片《寄生虫》成最大黑马及最大赢家,史无前例地包揽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在内的4项大奖。
但这一效果 却令不少海内网友怨愤不已。


在他们看来,《寄生虫》斩获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原创剧本便已足够,在“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的归属上,战争片《1917》无疑更有资格。
然而在本届颁奖礼中,《1917》虽坐拥10项提名,但也仅获得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3项手艺 奖。
这部战争影片现实 质量到底怎样 ,输给《寄生虫》是否真如网友所形容是今年奥斯卡最大遗憾呢?
今天皮哥就和各人一起聊聊这部影戏。
一、
《1917》聚焦第一次天下 大战。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裴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遭遇谋害,一个月后,第一次天下 大战正式发作。

一连 四年的战争彻底戳破了天下 清静 的幻影,6500万人投身战场,最终造成1000余万士兵战死,更有650万平民因种种缘故原由 丧生。
这一连串酷寒的数字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现在世的一部部影戏则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将战争的罪行 与暴行公示与众。
“一战”竣事 不到12年,刘易斯·迈尔斯通导演的《西线无战事》就以见微知著的人性描绘 写尽“一战”对小我私人 理想的糟蹋 与杀绝 ,一举拿下昔时 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两项大奖。

90年后,由萨姆·门德斯执导、同样以“一战”为配景的《1917》又再次带给众人 震撼,在颁奖礼举行 前,业内也展望 《1917》或许会重现《西线无战事》的绚烂 ,在影史上留下壮阔的一笔。

只管 最佳导演及最佳影片单元奖的竞争对手都实力强盛 ,但《1917》的来头也不算小,仅是导演栏的谁人 “萨姆·门德斯”的名字,就足以让我们对影片品质保持信心。
二十年前,萨姆·门德斯依附 《美国丽人》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以后 十几年,只管 缔造了《革命之路》这样的精品,也推出了全球大卖的“007”系列,与奥斯卡的舞台却渐行渐远。

此次借着《1917》的东风,萨姆·门德斯以史诗般的结构和巧思惊艳天下 ,重得奥斯卡的看重,算是完成了他的凤凰涅槃。
为了将自己酝酿多年的故事完善 泛起在大银幕,他和曾为《肖申克的救赎》、《银翼杀手2049》等掌镜的好莱坞传奇摄影师罗杰·迪金斯配合筹备9个月,最终以高难度的“一镜到底”完成了这部119分的影片。

虽然并不是严酷 意义上的“一镜到底”,但摄影机不再是死板的纪录机械,它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新闻 之间犹如 人的一呼一吸,细腻捕捉着战场上发生的一切。
无论是水中漂荡 的花瓣,照旧士兵在林间的轻吟,镜头在舒缓轻盈的运动中追寻着残酷中的一丝浪漫与诗意,吐露着对战争的唾弃和控诉。

在极致的美学追求之外,影片没有松懈惊心动魄的气氛营造,充满强烈陶醉感的镜头追踪着人物的行动轨迹,让观众与他们配合履历 着生死一线的磨练 。
虽然没有《血战钢锯岭》般恢宏壮阔的战争时势 ,也缺少如《决战中途岛》般浓墨重彩的历史蓝本,但影片充满了极具真实感的榨取 与张力。
摄影机从始至终围绕在主人公的身边,追随他们穿过充满殒命 气息的腐烂泥沼,看着在空中咆哮坠落的战斗机向他们冲来,也在遍布敌人的废墟都市里奔走逃窜······


二、
影片讲述了一场感人心魄的情报转达 故事。
这个冒险故事的主角是两个16岁的英国士兵——布雷克和他的好兄弟斯科菲尔德,稚气未脱的面庞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掩饰 了战争的阴霾。

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殒命 竞赛,他们要从大后方穿越德军的重重防线,躲过敌人埋下的陷阱,来到前线转达极其主要 的情报。


但对两个年轻人来说,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德军,不是危急 四伏的情形 ,而是时间。

第二天的破晓时分,身处前线的1600名英军将向退却的德军发动总攻,他们浑然不知这是德军设下的殒命 陷阱。
届时,前线将成为德军的屠宰场,1600个英军将成为德军的活靶子。
面临 重重磨练 和重大 的心理压力,他们能否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赶在死神的前头?

作为观众的我们在一镜到底的镜头里,无法逃离这个战火纷飞的天下 ,他们的恐惧、伤心、恼怒也转化为了观众的恐惧、伤心和恼怒。


对布雷克来说,这不仅是一个使命 ,更由于 在那1600人里,有自己的亲哥哥。

但对斯科菲尔德来说,这只是一个临危受命的使命 ,心里对这个生死未卜的使命 充满畏惧与担忧。

担架上痛苦呻吟的伤兵,铁丝网中腐烂的死尸,每一处情形 都让斯科菲尔德心惊肉跳 。



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小心,似乎有一双双虎视眈眈的眼睛,在暗处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在德军的废弃战壕里,斯科菲尔德中了敌人设下的匿伏 ,多亏布雷克拼命把他从土堆里挖出来,这才捡回一条命。

死里逃生的斯科菲尔德心中难免会意生退缩,但他也无法让好兄弟独自去遭受 这一切。
此时的斯科菲尔德是迫于无奈的坚持,而之后布雷克的死无疑在他的心里引爆了一颗炸弹,催生出其前行的动力。

在途经一个废弃农场时,一架德军战机被英军击落,盛意 的布雷克将航行员从燃烧的机舱中救出。


但在残酷的战场上“农民 和蛇”的故事上演的太多太多,德军航行员冷不丁拔出匕首刺伤布雷克,斯科菲尔德击毙敌人,却为时已晚。

岌岌可危 的布雷克躺在挚友怀中,乞求 斯科菲尔德在他死后替他给妈妈写信,希望斯科菲尔德能够顺遂 完成使命 ,找到他的哥哥。


在听到斯科菲尔德的允许后,布雷克闭上双眼,手中还攥着未给妈妈写好的信······


看着浸满鲜血的信,斯科菲尔德难掩伤心,却也明确 从现在最先 ,这不再只是一个军事使命 ,更饱含朋侪 那份沉甸甸的寄托。


这将是越发阴险 的征程,单枪匹马的战斗。
斯科菲尔德马一直 蹄 继续前进,没有人可以依赖 ,他能依赖的唯有自己。

在与一个匿伏 房内的德军士兵交火时,斯科菲尔德跌落下楼梯,醒来时已是漫漫黑夜。

满目疮痍的都市被火光和炮弹照亮,看不到昔日的富贵,只有熊熊猛火 肆虐,将一切优美 的事物灰飞烟灭。


所有的希冀此时都系在他一人的身上,他不敢停下,只有拼命地向前跑,才气活下来,才有希望完成救赎。
就像《阿甘正传》里一直 向前奔跑的阿甘,“奔跑”也是斯科菲尔德唯一的信心 ,死后 是敌人的追击和子弹在耳边咆哮而过,他只管不阻止 奔跑,向着终点提倡最后的攻击······

在岌岌可危 之际,他跳进酷寒的湖水中,任由水流翻腾汹涌,险些将他吞没。


黎明之时,斯科菲尔德终于赶到前线;此时距离发动进攻只有不到半个小时。


眼看着就要前功尽弃,他顾不得战场上的枪林弹雨,跳出拥挤的战壕向指挥官所在的地方飞驰,举行 这最后的百米冲刺。

在指挥官下达第二波进攻指令之前,斯科菲尔德实时中止了妄想 。


如释重负的斯科菲尔德找到了布雷克的哥哥,把布雷克的信物交给他。


他告诉布雷克的哥哥,布雷克是个好人,是真正的英雄。


一切都竣事 了,精疲力尽的斯科菲尔德摇摇晃晃地走到大树底下,走向意味着新生和希望的前方······

在影片的开场,斯科菲尔德和布雷克在绿草茵茵中惬意的酣睡;影片的最后 ,斯科菲尔德独自倚坐在树下,手中攥着家人的照片望着远方。


情形 何其相似,只是物是人非,故人不在。
影片的最后,导演以字幕的形式向加入过“一战”的爷爷致敬,他的爷爷与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一样,也曾是一位穿梭在生死线上的传令兵。

由于 这份情结,导演将眼光 也群集 于此,以家人般温情的注视 ,思念 在战争中就此定格的无数生命。

铭刻 那些遭战争蹂躏的无辜生灵,才更明确 岁月静好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这么牛的一部战争片,痛失最佳,今年奥斯卡最大遗憾!
文/皮皮影戏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影戏(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举行 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