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缘故原由 不明的有代表性的红斑、丘疹、鳞屑性慢性皮肤病,在红色丘疹或斑片上覆有银白色鳞屑,以四肢伸面、头皮和背部较多。一样平常 冬重夏轻,男性多于女性。由于 其根治难题 ,容易复发,迁延不愈,被天下 卫生组织定为十大顽疾之一。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属中医白疕、干癣、松皮癣、风癣、蛇虱等领域。

临床体现:
①举行 期:初起为巨细不等的红色丘疹或斑片,界线 清晰 ,逐渐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自觉瘙痒或剧痒。皮损一直 泛起,可相互融合,形状纷歧,呈点滴状、片状、钱币状、舆图状不等。以后银屑病损充满全身,刮去鳞屑后,露出发亮薄膜,再刮去薄膜即有点状出血。多层鳞屑、薄膜、点状出血是银屑病的临床特征。《医宗金鉴》说:“此证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外科证治全书》形貌 白疕:“皮肤燥痒,早先 疹疥为白色,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死板 拆裂,血出痛苦 。”②静止期:红斑鳞屑皮损阻止 生长,但也不用退,瘙痒可有减轻。红斑鳞屑处于静止状态。③消退期:鳞屑镌汰 ,红斑渐呈褐斑,逐渐缩小,甚至鳞屑褐斑完全消退,遗有白斑或色素岑寂 。瘙痒显着 减轻或消逝 。此情形 夏日 多见,冬季可复发或加重。银屑病能自然痊愈,但容易复发。

病因病机:
《适用 中医外科学》以为 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多由于饮食不节、膏粱厚味而致脾胃实热;或情志内伤、郁久化火而致热伏营血;或冲任不调,营血反面;或感受风寒、湿润、日晒等,风、寒、湿、热诸邪侵袭皮肤,使内热外邪相搏,蕴发皮肤而发生银屑病。《医宗金鉴》曰:“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因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
银屑病病机多为风燥热蕴,蓄而不散,“燥久生热,热久生毒”,泛起皮损、色红或淡红、鳞屑层层、巨细不等的斑片状、或痒或痛等症状,提出了“血热风燥,日久蕴毒”的发病机制。举行 期当以清热凉血、疏风解毒为主,静止期及消退期应以凉血养血、祛湿解毒为法。
治疗银屑病,有以下几点需要注重 :
1.慎用外敷药物。举行 期银屑病常有Koebner征象 (同形反映),外用药物不妥可诱发斑疹加重,甚或红皮病形成。
2.慎用激素治疗。由于本病易复发、病程较长,激素使用不妥可导致药物副作用及疾病严重反弹。
3.银屑病的一个主要 特点是表皮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加速,表皮更迭时间缩短为3~4天,从中医阴阳五行角度而言,此表皮更迭过快的特征 暗合“木极生火”特点,与“热伏营血”这一中医病理相吻合。因此治疗银屑病的大法,应紧扣“清热凉血”。

4.由于银屑病多病程较长,易重复,中药治疗忌过用苦寒药物,以免伤及后天生化之本。病程较父老,恐“生风生燥”,治疗时应兼顾滋阴补血。
一、血热风燥证
【临床体现】皮损鲜红,皮疹一直 泛起,红斑增多,刮去鳞屑可见发亮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映,伴瘙痒,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
1、凉血地黄汤加减。
生地黄、当归、地榆、槐花、黄连、天花粉、陈皮、赤芍、防风、黄芩、荆芥、甘草。痒剧者,加蒺藜、地肤子;鳞屑较厚者,加紫草、茜草。
2、凉血化瘀疏风汤加减。
生地黄、鸡血藤、赤芍、当归、白鲜皮、土茯苓、紫草、金银花、乌梢蛇1、重楼、白芷、防风。
血瘀者,加丹参、桃仁;血热者,加玄参、大青叶;湿热蕴结者,加龙胆、黄芩。

3、凉血解毒方加减。
水牛角、生地黄、丹参、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蒺藜、重楼、牡丹皮、赤芍、当归、莪术、甘草、青黛。
血热盛者,去当归,加羚羊角;服药后腹泻者,加白术。
4、银虎汤加减。
金银花、虎杖、丹参、鸡血藤、生地黄、赤芍、当归尾、槐花、大青叶、桔梗。
咽痛显着 者,加山豆根、麦冬、玄参;情志不畅者,加郁金、柴胡、枳壳1;皮疹以背为甚者,加山茱萸、菟丝子、肉苁蓉、知母;痒甚者,加白鲜皮、蒺藜、地肤子。
二、血虚风燥证
【临床体现】皮损色淡,部门消退,鳞屑较多,皮肤干燥,伴头晕眼花,面色胱白,口干,便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1、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鸡血藤。
大便燥结者,加火麻仁。
2、龙蝎合剂加减。
地龙、乌梢蛇、白鲜皮、生地黄、全竭、蜈蚣、蒺藜、苍术、当归、栀子、牡丹皮、甘草。
皮屑笼罩较厚者,加乌梅;口渴者,加玄参。
3、愈癣汤加减。
板蓝根、生地黄、丹参、地肤子、白鲜皮、鸡血藤、制何首乌、紫草、生槐花、当归、山茱萸、赤芍、荆芥、防风、白茅根。

热郁血分、血燥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耗伤阴血、血燥者,加麦冬、天冬、石斛;气血凝聚 、血瘀者,加桃仁、红花、益母草;风湿热虫瘙痒者,加土茯苓、百部、枸杞子、蝉蜕、全蝎、蒺藜、乌梢蛇;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4、愈银汤加减。
白鲜皮、苦参、土茯苓、地肤子、蛇床子、当归、炒白芍、熟地黄、川芎、丹参、何首乌、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全蝎、蜈蚣,甘草。
急性期皮损红甚者,加紫草、生地黄、牡丹皮;稳固 期鳞屑多者,加桃仁、红花;恢复期,加黄芪、党参、白术、麦冬。
5、养血祛风方加减。
生地黄、紫草、赤芍、益母草、鸡血藤、丹参、土茯苓、槐花、白鲜皮、甘草。
三、湿热蕴阻证
【临床体现】多发在腋窝、腹股沟等屈侧部位,红斑糜烂,瘙痒,或掌跖部有脓疱,或阴雨季节加重,伴有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舌红,苔薄黄腻,脉儒滑等症状。

1、萆薢渗湿汤加减。
萆薢、薏苡仁、黄柏、土茯苓、牡丹皮、泽泻、金银花、丹参、木通、甘草。
上肢皮疹显着 者,加川芎;下肢皮疹显着 者,加独活。
2、蓝川清热合剂加减。
板蓝根、白茅根、生地黄、紫草、丹参、赤芍、川芎、土茯苓、白花蛇舌草、乌梢蛇、白鲜皮、甘草。
下肢重者,加独活;脱屑多者,加徐长卿。
3、消银方加减。
黄连、山豆根、重楼、当归、郁金、白芍、生地黄、丹参、乌梢蛇、麦冬1、黄芪、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