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伍俊妍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如患有红斑、瘙痒、丘疹、丘疱疹、糜烂、渗液、脱屑、苔藓样变、肥厚、皲裂等特点的皮炎,可起源 拟诊为湿疹,尔后随病情转变 ,可确诊为某一特定皮疹。
湿疹相当于中医的“湿疮”,是由于 体内毒素淤积(湿热过盛)造成的,中医医治湿疹的原则是把体内积累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扫除 ,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性能回复正常,好比表虚不固者可选用益气固表类中成药如玉屏风颗粒。
湿疹多因饮食失节,伤及脾胃,脾不健运,导致湿热内蕴,久则耗气伤阴,可致血虚风燥,治宜健脾、化湿、活血、清泻等,视乎病者的体质而定。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苦参素等对某些湿疹皮炎的患者有用 ,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亲近 注重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映。中医凭证 湿疹证候分为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外寒内热症等。中成药的选择应凭证 患者湿疹的发病特点,辨证论治,以下逸仙药师划分先容 。
湿热浸淫证:相当于急性湿疹,体现为渗透 ,红斑水泡,丘疹者皮损,或有糜烂、结痂。瘙痒难忍,或痒痛兼作。常伴口苦而腻,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热利湿。可选用龙胆泻肝丸、二妙丸、黄柏胶囊、苦参胶囊等治疗。外用可选用皮肤康洗液、复方黄柏液、甘霖洗剂等。
1、黄柏胶囊: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 脚气,瘘躄,骨蒸劳热,冷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2、苦参胶囊:清热燥湿,杀虫。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痢疾,肠炎,热淋及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等。

脾虚湿蕴证:相当于亚急性湿疹,体现为皮损色暗红不鲜,外貌水疱渗液,部门干燥结痂。面足浮肿,胸闷纳减,口淡而腻,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而腻,脉濡缓。治宜健脾除湿。可选用参苓白术丸、启脾丸、五苓胶囊等。如少量渗透 者外用可选用舒乐搽剂、儿肤康搽剂;若为潮红、鳞屑,无渗透 者,可用肤疾洗剂、青鹏软膏、丹皮酚软膏、冰黄肤乐软膏等。
3、参苓白术丸: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组成。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血虚风燥证: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浸润肥厚,干燥脱屑,色素岑寂 或呈苔藓样变。瘙痒强烈 ,抓后渗水,舌淡苔薄或净,脉细数或滑数。治宜养血祛风,血虚风燥可选用湿毒清胶囊、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血燥湿热可选当归苦参丸、皮肤病血毒丸,驱风清热除湿可选消风止痒颗粒、肤痒颗粒。外用可选参柏洗剂、青鹏软膏、老鹳草软膏、冰黄肤乐软膏、蜈黛软膏等。
4、湿毒清胶囊:由地黄、当归、丹参、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黄芩、土茯苓组成。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风瘙痒,症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伴有抓痕、血痂、色素岑寂 ;皮肤瘙痒症见上述证候者。

5、润燥止痒胶囊:由何首乌、制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红活麻组成。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痤疮,便秘。

6、当归苦参丸:由当归、苦参组成。凉血、祛湿。用于血燥湿热引起:头面生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

7、皮肤病血毒丸:由茜草、桃仁、荆芥穗、蛇蜕、赤芍、当归等39味中药组成。清血解毒,消肿止痒。用于经络反面,湿热血燥引起的风疹,湿疹,皮肤刺痒,雀斑粉刺,面赤鼻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头眼花 晕,大便燥结。

8、消风止痒颗粒:由防风、蝉蜕、苍术(炒)、地黄、地骨皮、当归,荆芥、亚麻子、石膏、甘草、木通。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症。

9、肤痒颗粒:由苍耳子(炒、去剌)、地肤子、川芎、红花、白英。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

外寒内热症:症见恶寒发烧、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治宜解表通里、清热解毒,可选防风通圣丸。
10、防风通圣丸:由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组成。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内外 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

注重 事项
1、急性期使用的中成药或中药原则上病好即停,不宜久服,因其多含苦寒之品,对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不宜应用;慢性期使用的中成药或中药疗程可稍长,一样平常 1 个月为 1 个疗程,如确需要延伸 服用,建议对血尿通例和肝肾功效举行 监测。
2、寻找和阻止 情形 中常见的过敏原,勿抓挠及太过洗濯 患处,选用合适自身的防晒用品及皮肤清洁要领; 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阻止 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
3、合理沐浴 :沐浴 选择淋浴,勿用浴缸泡浴,选择27-30度左右的温水快速冲洗,阻止 使用碱性的沐浴露或肥皂,洗后于患处涂抹润肤霜,阻止 表皮脱水。
4、优异 的生涯 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只管 阻止 熬夜和太过主要 ;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外出做好防晒,适当举行 体育运动。
接待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种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