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的辛苦工作后,睡前洗个热水澡可以帮助您睡得更好,同时又不会感到太放松。
沐浴不仅清洁皮肤,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缓解工作疲劳。
然而,洗澡并不像简单的冲洗那么简单,错误的洗澡方式也会危害健康。
4个时刻不要洗澡
1体力或脑力活动后
体力活动后淋浴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比如,剧烈运动时,体内的血液积聚在末梢血管中,心率加快,而如果马上洗澡,心脏和血管的负担就会增加。
这时不宜洗冷水澡,冷水浴会使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收缩,短时间内回流心脏的血液量迅速增加。
在长时间的脑力活动中,大脑对血液的需求量非常高。立即洗澡会导致血液流向皮肤表面,大幅减少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昏厥。
2.当你饱腹或空腹时
饭后,体内的血液立即集中在消化系统中,促进食物的消化。如果此时洗澡,周围血管扩张,血液重新分配,导致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相对减少,引起消化不良。
空腹血糖相对较低。此时洗澡不仅消耗体力,使人更加疲劳,热量的散失还会使血糖水平降低,导致头晕、四肢无力,严重时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另外,空腹洗高温浴,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刺激胃肠道,增加胃蠕动,增加胃酸分泌,容易引起恶心、反酸等胃部不适。
3饮酒后
饮酒后洗澡会阻止肝脏补充血液中消耗的葡萄糖。由于洗澡时皮肤血管扩张,加上酒精的血管舒张作用,血压容易下降,很容易导致虚脱或休克。
因此,喝酒后最好不要立即洗澡,如果喝得少,休息30分钟左右再洗澡,如果喝得太多,最好推迟淋浴时间。
4睡觉前
睡前洗澡会导致体温迅速升高,从而影响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洗澡后立即上床睡觉会影响入睡速度和睡眠质量。尤其是睡前洗个热水澡,能刺激神经,使人神清气爽,消除疲劳。
研究表明,睡前1~2小时洗澡,平均可以帮助入睡10分钟。
冬天洗澡很特别
1频率每2-3天洗一次
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和气候条件调整洗澡间隔时间,一般冬季建议每周2-3天洗澡一次。洗澡的目的主要是洗去死皮细胞、多余的皮脂、污垢、汗液等。
但洗澡过于频繁,会损伤皮肤角质层,导致皮肤脱水、干燥,甚至瘙痒,严重时还会出现皮肤炎症、溃疡等症状。
2次10-15分钟
浴室一般都是闷热、通风不良的环境,洗澡时间长了,新陈代谢增加,容易缺氧、疲劳,容易出现心脏缺血、缺氧、心肌梗死等情况。它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
通常,沐浴20分钟和淋浴10至15分钟就足够了。如果您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或长期患病,请在指定人员的陪同下沐浴。
3温度35-40
如果水温过低,皮肤血管收缩,返回心脏的血液会迅速增加,对心脏造成更大的压力;如果水温太高,则心脏的压力会增加。它会影响全身皮肤的血管,减少流向心脏、大脑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导致缺氧。
水温在35-40左右,与体温接近,这样体表血管突然大面积收缩的机会较小。
4清洁用品沐浴露
由于冬季气候干燥,皮肤变得干燥缺水,洗澡时最好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
虽然洗脸后皮肤不会感到干燥或紧绷,但大多数肥皂具有很强的清洁性能,使用后皮肤往往会稍微干燥。
5、摩擦强度适当
关于洗澡后涂身体乳感到疼痛和洗澡后身体干燥用什么护肤品的介绍就到这里,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