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了身体乳会油,身体乳太油会堵塞毛孔吗

古 迹

    古营垒   全县共有古营垒5处,3处遗址尚丰:一在八桂遥族乡八桂街后山顶,一在福达瑶族乡那 拉村渭寒屯后面,一在定安镇笔架山上。   其余两处是:百乐村东边一里多的观音山,石墙脚还见;潞城瑶族乡平吉村的南面的山 顶,山名叫舍岜山。   几处古营垒都是侬智高队伍所筑。   旧署遗址   旧署遗址有三。一是宋、元、明时代安隆峒、安隆主座司土官的旧署,在旧州镇旧州街 西边的螺蛳山,今已无存;二是宋代总兵旧署遗址,在潞城瑶族乡百昂屯,民国27年 (1938 年) 尚存,今已无。三是宋、元、明时代上林峒、上林主座司土官的旧署,在八桂瑶族乡平 署(平出)屯,今只存墙脚的石条。   古墓   宋代墓葬 此墓位于百乐乡板干村周围 的山坡上。1938年出书的《田西县志》纪录,此 墓系宋仁宗时随狄青征侬智高的岑怀远将军的总兵潘雷之墓。1989年5月,县博物馆举行 文 物普查时,对该墓举行 考证,证实墓与史料相符,是宋代墓葬。墓坐东北朝西南,圆形,直 径6.8米,高1.3米,周边用石头砌垒,痕迹犹存。原有墓碑,碑文纪录墓主的生平。墓地周 围,原有高峻的云南松围绕,由于年月 久远,松林遭到滥伐,山火焚烧,松林已无。墓碑亦 因火烧、牛马蹂躏和人为的破损 ,已破损 无存。   岑公保墓 此墓位于高龙乡弄南村弄南老寨后山, 距高龙乡政府13公里。距县城130公 里。墓主姓岑名公保,为世袭上林峒首领岑子成之后裔,岑伯干之次子。岑伯干出生之年, 正值“改土归流”,清朝恩授他为国学士。岑伯干生二子。宗子公基,管板达亭 (今属西林 县那劳乡) ;次子即墓主,生于庚辰年即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四月十八日未时,袭业于本 庄,“于是兰荪挺秀,桂子腾芳,或列于胶庠,或见于上国”。他死于甲申年即乾隆二十九 年(1764年) □月二十五日,享年65岁,生前无官职。墓立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仲冬, 坐北朝南,面积54平方米,砖冢,高1.4米。墓前立有石碑,主碑110×90厘米,周围用石条 圈成衡宇的样子,顶部的石条刻成瓦盖状,双方 石条刻一副对联,右联是:两溪秀水环幽室 滋育荣弟千邵;左联是:一派青山绕墓堂培盛桂子万名。主碑两旁有副碑各一,每碑刻一人 像。右碑刻的是男子 ,头戴清朝尖顶帽,左手持长烟竿,右手持水壶,水壶上有一“水”字;左碑刻的是女人,双手捧一器皿,器皿上刻一“山”字;两副碑亦以石条圈成偏厦状,屋脊 高平主碑屋檐。墓于1990年9月被人盗挖,但墓碑生涯 完好。   武显将军、一品夫人合葬墓 此墓位于旧州镇初中背后山。曾是元朝的安隆峒、明朝的 安隆主座司、清朝的西隆州治地。墓主覃守正,旧州人;一品夫人姓周,名字不详。覃守正 原是清朝的一位高级将领,在云南领兵数万,后死于戎马征战中,诰封“武显将军”。厥后 裔为了追怀将军的业绩,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建此墓,是衣冠冢,并将一品夫人合葬, 属二次墓葬。墓坐北朝南,圆形,周长10米,高1.5米。墓前立有石碑,主碑上、左、右用 石条圈住,左、右石条刻对联。右联为:祖德耀南天增辉马鬣;左联为:导恩承北阙永锡牛 眠。主碑置一石块,上刻横批:千古吉壤。横宽如主碑,两头各置一¥形担石,担石上覆一 石条,石条上正中,置一石制宝莲,宝莲上置一石葫芦。主碑双方 各有一侧碑,稍矮,亦圈 以石条,左右石条刻对联,碑顶石条上置一石葫芦,侧碑外沿各立一护石,形如(见书P807)。右侧碑刻立碑时间、坐向;左侧碑刻后裔名字。   庙宇 祠堂   清康熙“改土归流”后,西隆州治(今旧州)及西林县城(今定安)兴建了许多庙宇、牌楼 、 祠堂。每个庙都有崇敬偶像:孔子、关羽、观音、弥勒、李靖、哪吒、龙王、雷公、电母、 顺风耳、华陀、盘古、伏羲、神农、城隍、北帝君、岑怀远等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庙有庙 田、庙司。庙田是建庙余款购置,佃租所得作为祭祀、修缮、治理的用度。庙司就是守庙的 人,旦夕认真 焚香点灯,每月朔望两日(即月朔、十五)穿街串巷化募香米。    孔庙 定安有一所,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 制作,庙址在原县府南侧,建成后用红粉 涂刷,又称红庙。其时只建正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增建后殿、工具两庑及前厅。正殿 有“孔圣先师之神位”,孔子双方 是孟子、颜子、朱子、子思等亚圣牌位,工具两庑有孔子 自得学生 七十二贤牌位(每庑置36人),后殿是盘古、伏羲、神表三皇的牌位。孔庙每年举行 春、 秋二祭,由县长主祭。到了民国时期,在孔庙侧设“劝学所”,后改为教育局,专门 治理学校及祭孔庙事情。民国20年(1931年)以后,毁偶像,用作县参议会、修志局、县党部、 田赋治理处、电话处、税务所、图书馆等,劝学所、教育局改作法院。解放后,作定安小学。1972年把孔庙拆除,在原地建定安人民公社、党委会公房。现在是定安镇党委、镇人民政府 所在地。   观音庙 旧州观音庙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当地妇女曾陈氏 等6人捐资修葺,毁于50年月 。定安观音庙,庙址在今定安东新街口,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 由县知事彭应会及县城文武官员乐捐钱 项制作。正殿塑有观音佛(佛母),两旁塑有光脚的十 八罗汉像,前堂塑有千手弥勒佛身,耳房有李真人菩萨身像。民国26年(1937年),国民党特 派员叶伯涵发动群众捣毁,庙堂先后改作西林县师范学校、县一小、县民团司令部、民团常 备队营地。解放后,于1952年改作定安乡政府,1979年改作定安旅舍。   武庙(即关帝庙) 旧州武庙始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 ,道光三十年(1850年)经分州 州官悠中以及旧州的左军总部钟良汤重修 ,毁于1980年。定安武庙,始建于乾隆年间,道光 二年(1822年)增置后殿。正殿内龛阁里有关羽泥塑座像。殿下方左侧是关平,手棒汉寿亭侯 印盒;右侧为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正殿外有火神马王,殿前搭有戏台,台下有赤兔马及 马夫塑像。民国17年(1928年),西林县教育局局长姚典率领西崽 把所有的塑像捣毁,只留关 羽像。抗日战争后改成忠烈祠。解放初土匪暴乱时,有人以为 像内有黄金,挖空胸部,以后 自行坍毁。1979年把庙改为定安饭馆。   北府庙 此庙只定安有一所, 清嘉庆年间建于端峰山麓。庙内有金甲令公李靖天王、 华光大帝、哪吒、龙王、雷公、电母、千里眼、顺风耳等塑像,民国16年(1927年)县一小师 生倒毁,把所有木板制作课桌。   北帝庙 此庙只定安有一所,康熙五年(1666年) 建县后,云南、贵州、广东三省客商 云集开铺设店,云南商人在河滨街(今立新街)建设云南同乡会馆,厥后又在会馆后面建设一 座北帝庙。庙里塑有北帝君像:左脚踏着白虎,右脚踏着大乌龟。民国时代 云南会馆作团务 局,把庙里塑像倒毁。后团务局作废 ,建设县民团司令部,北帝庙用作医务所、卫生院。解 放后用作定安法庭。   药王庙 此庙只定安有一所, 于雍正年间建成,地址在岑氏宗祠周围 ,靠近城隍庙。庙里塑有三国时代名医华陀身像。民国15年(1926年),教育局长姚典派人把庙宇拆毁。解放 后,庙址划给社员建屋子。   文昌庙 旧州文昌庙始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同治十年(1871年)由统带镇泗营兵勇署、 泗城府知事朱腾伟重修 ,毁于1935年。定安文昌庙,嘉庆年间建。庙内设有文昌帝君牌位, 解放前改作劝学所、教育局、县司法局。解放后用作定安供销社客栈 。   官厅庙 此庙只定安有一所, 清嘉庆年间制作,庙址在今立新街四队,为新旧县官员 交接住宿而设。上任新官未吸收 清晰 ,卸任官员移交后尚未离县都可住宿。民国时代废弃, 1975年改建为定安公共茅厕。   节孝坊 定安节孝坊于清光绪年间制作,为表彰那些屈从封建道德守节的妇女而设。例 如不再醮的未亡人,终生不嫁、没有淫乱行为的老童贞,抗拒淫乱被害的烈妇等,都将其名字 刻在这个节孝坊。因年深日久,砖石剥落,在1950年被洪流冲垮无存。旧州节孝坊建于螺蛳 山,已无存。   岑氏宗祠 此祠位于定安镇红新街,系两广总督岑春煊捐钱 ,于清光绪年间制作。坐西 朝东,面临 驮渌河,外有高6米厚1米的土墙围住,面积5880平方米。整个修建接纳庭院园林 式结构,运用对称、平行、陪衬等多种美学原理,突出了宗祠的华美、壮观、结实。从东到 西设前殿、正殿、后殿、花园。正殿及后殿两侧,建有相对称的四幢厢房。正门前立一对石 狮,正门两侧设东辕门和西辕门。南面建“岑氏专祠”和“昭忠祠”,专祠前有一座四柱八 角攒尖亭,亭前设一头门,砖墙筒瓦,地基地板均为加工过的石条铺垫。修建群是四合院式 硬山顶叠梁架,高脊、飞檐,檐下、柱子、山墙顶部均雕龙画凤,描花绘草,写诗题词,室 内全是青砖铺成地板。岑家历代世祖牌位设在正殿内。解放后,宗祠划归定安粮所使用。70 年月 以前大部门衡宇被拆除,正殿、后殿及部门厢房全毁作晒场,昭忠祠被推倒另建职工宿 舍,专祠用作面条加工房,东、西辕门已荡然无存。   昭忠祠 此祠建于岑氏宗祠右侧,设有追随岑毓英镇压回族起义而殒命 的手下 的牌位。现已无存。   忠烈祠 此祠系抗日战争时代 为纪念抗日阵亡义士 ,把关帝庙改建而成。由中央政府把 阵亡将士名单开列给县府,按名单树立牌位纪念。西林县籍的黄乃仁等都有牌位。   此外,不少墟落 建有岑上将军庙,专门供奉岑怀远上将军。

名 胜

   钳牙峡   钳牙峡土名“内钳”,又名“鸳鸯峡”,《田林县地名志》称为“尼展”,位于驮娘江 的下游, 距弄瓦瑶族乡周马村1.5公里。“钳”,壮语谐音,意为“陡峭”,又因其最险处 江流一分为二,右支称“钳布”(公),左支称“钳牙”(母),故名。   峡长1.5公里,两岸石壁削立,最高处离低水面360米。西岸为云南省地界,东岸为广西 地界。枯水期江面最宽处10多米,最窄处3米,江流曲折,滩险礁多。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 到西林县任知事的王维淮曾在汛期坐船过峡,在“舟过钳牙”一诗中这样形貌 :“…… 洪涛百折急难逞,奋怒激溢排高空。轰雷震撼响不歇,欲倒地轴摇苍穹,轻舟独木倏来过, 气摄魄动忧心忡。……”   峡顶及两壁,林木森森,藤垂江面,古树横枝,猴啼鸟鸣。有时,猴们戏弄过往之人, 从石壁滚下石块,击响江水,使人动魄惊心。两壁间,乳石累累,五颜六色,似肝肺,似肉 瘤,似猛虎之爪,似游龙之鳞甲,似蘑菇之顶部。乳石之上,笼罩着藓蕨及丝草,似乎披上 一块块绿绒毯,姿态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峡中景点多处,有星星洞,观音洞,肝肺岩,羊角岩,双鹅依傍,石松凌空,蘑菇横壁, 石鼓回声,河中狮吼等等。“河中狮吼”乃一石蹲居中流,形如咆哮 的狮子,面朝上游吼叫。此石将江水为公母二流,母支宽3米,水稍缓,可通航;公支宽约1米,水窄礁伏,航者忌入。江水三面搏激石狮,石狮似在蠕动,急欲跳出江流。   以前 ,行船放筏过峡,皆焚香求观音娘娘保佑,仍时有翻船者。农村经济体制刷新 以后, 船家多添置无邪 船来往,游人也可以乘无邪 船明确 此峡风物。   梅花山   梅花山又名三台山,位于旧州镇徕周村西南,距该村公所1.69公里。主峰海拔1400.8米, 三峰并立, 呈“山”字形。主峰下约0.8公里处,一个个圆顶的山峰围绕,形似梅花瓣,故 名。山的西南面,壁立千仞,峭壁外即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境。站在主峰坳口向那里 远眺, 群山皆在脚下逶迤,有如海涛汹涌汹涌 。有时,雨云飘移过来,凉风一吹,下起了万万 条雨 线,云上阳绚烂 煌光耀,云下一片空蒙。其余三面,包子似的峰顶个挨个地陈列在眼下,使人想 起“八十八个坡,九十九个窝”的民瑶。再仔细琢磨,便会以为 它们有如片片梅花瓣,自己 身如立在花蕊之间。最美的是金秋时节,那长在圆峰上灌木丛中的细果山楂果子成熟,红得 象跃动的火焰。这时,红中央 有墨绿的灌木丛,宛如高明的画师肆意点染,瓣瓣梅花便深深 地印在脑海中。   三川洞   三川洞,田林地名志称为“三穿洞”,位于平山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西边,距该乡人民 政府12公里左右。因百乐河第三次潜流洞下,故名。纳水洞口直径约40米,苍翠古木守卫其 门,清流淙淙舒缓入洞,水映青山,云现碧泓,鱼跃清波,燕剪乳雾。   潜流之上四五十米,是三川洞,洞分上下二洞。下洞较小,有木板梯通至上洞,也可以 在洞外的麻青石阶进入上洞。上洞宽敞平展 ,可容上万人。其间又明确 暗两洞:明洞有“天 窗”,可以俯视三川景致 ;暗洞回环曲折,直抵山腹。   1895年,普渡道道长吴胜麟在明洞修建云帘寺,有庙宇楼台三座,暗洞有丁木佛像数尊, 下洞设牛栏。全盛时期,有善男信女100多人,广州、香港等地,每年都有香客前来参禅悟 道,时有王侯将相骑马坐轿前往探胜,麻青石级被踩得光可鉴人。其时,洞内庙宇雕梁画栋, 香烟缭绕,灯火通明,暮鼓晨钟,回荡幽谷。且洞内奇石突兀,钟乳石笋相对,如蟠桃,如 猢狲,如蛟龙戏水,如丹凤向阳;洞外芳草杂树,燕舞莺歌,古树浓荫蔽日,可以纳凉谈天 , 听樵歌,闻鸟语。   解放初期,普渡道被取缔,三川洞便日渐萧条 。至今,只有昔时 修路捐资碑记及岩石雕 成的水缸尚存。   观音洞   此洞位于龙车乡龙车屯之东北, 离屯约2.5公里。石峰弓状排列,峭壁直立,色有青有 白,树木生在石缝间,参差纷歧。中央 之峰下有两个石洞,下洞有两条溪水从洞的左右双方 流人。上洞有观音庙,故称观音洞。庙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光绪初年重修。衡宇半隐半现, 洞内有种种形状的钟乳石。解放后已毁。   犀牛塘   犀牛塘位于浪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东面约0.5公里。   相传四百多年以前,这里是一个瑶族村寨,寨下是一口深塘,塘里住着一头犀牛。一个 盛夏的早晨,天气闷热,犀牛要呼吸新鲜空气,先露出那只独角,独角伸出赵大爷家的神台 下面,赵大爷以为是竹笋,用手扳不动,拿斧头去敲,犀牛感应疼痛,蓦然 翻身,整个寨子 便陷了下去,不见踪影,只见一塘水,故名。   塘呈葫芦形,面积400平方米,深约50米。周围 是升沉 的土丘,土丘上,四时山花一直 , 林木常茂。塘北面四五十米,即是黛色青山,绝壁临空,危峰嵯峨。每当天青水碧,那蓝天 白云、山形树影反照水中,组成一幅漂亮 的图画。偶而,巨细鱼儿跃出水面,击起涟漪,波 光潋滟,整个画画都动起来,美得令人陶醉。   地面并无活水注入塘中,塘水却自会盈枯,冬春之间,塘中水浅,有时还看到屋架。更 为巧妙 的是,塘水会变颜色。有时碧绿,有时淡蓝,有时浅黄,有时微红,有时薄墨,有时 几年十几年才变一次,有时一年变一再 ,有时一个月也变一再 。有时天不下雨,塘水却自然 混浊。   解放后,塘边的土丘造林绿化;塘东面的缺口处,筑起一道大坝,蓄水灌田。塘面更宽, 塘水更深,景致 更美。   普陀宝峰   普陀宝峰位于浪平乡塘合村达告屯左侧,山腰处有一石洞,洞后有石形似观音坐莲台, 故名。   从山脚到洞口, 架着200多条原木作便桥。洞坐东面西,洞口宽6米,高3米。洞内弯曲 幽深,地面却平展 。洞口左侧,有15尊丁木雕成的神像。石洞上下左右,怪石枚举 。从洞口 往里走约10米,右边有一块自然 石板,长2米,宽1.3米,外貌平滑,可供睡眠,称为“龙床”。洞后有一窟窿,称为“龙门”。龙门外有一块小平地,平地上有一石如蛇盘,称为“岩龙”。岩龙首尾均有一个凸起的石头, 高约0.3米,远远看去,恰似观音手执杨柳,怀抱净瓶,打 坐莲花之上。   站在洞口举目远望 ,群峰升沉 ,犹如小儿牵羊嬉戏;冬日,远望岑王老山,白雪皑皑, 冰雕玉琢,碧空深邃,使人心胸倍觉坦荡 纯净。   卷洞门   卷洞门别名狮子口,位于浪平乡塘合村东北部。   此地原是一道峡谷, 宽约6米。峡左,悬崖陡壁,猿猴也难攀缘 ;峡右,岩石伸出,似 张嘴咆哮 的狮子口,其顶乱石穿空,无路可循。此地是通往凌云、乐业两县的咽喉,过往行 人,必经此峡。因其荒芜孤寂,杳无人烟,解放前常发生抢劫杀人、强奸妇女。   解放初期匪乱,为防止土匪骚扰,群众在卷洞门设关卡,石墙上所有 用牛王刺拦过,门 用碗口粗的原木封严, 墙上开了三个洞,用棕树做成的土炮装在其间,并在门的南面1公里 长的路上,密密麻麻埋上竹签。此关卡坚守两年多,剿匪竣事 后才撤。   1968年,百色—乐业公路通过卷洞门,石墙所有 拆掉,天堑变通途。   仙人洞   此洞位于平山乡大保村三穿洞屯之西,离屯1公里左右,洞口向北。洞下约100米处,百 乐河的上游自南而北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穿山而过。   洞中,有“仙翁迎客”、“万年灵芝”、“仙墩”、“独秀峰”、“擎天柱”、“山巅 宝塔”、“皑皑雪山”、“高峡飞瀑”、“漂亮 田园”、“滴泉”、。瑶池”、“嫦娥思乡”、 “仙长下凡”等景观。更奇异者则有四:一是斜钟乳石,那钟乳石从洞顶成五六十度角斜斜 伸到洞底,大的有水桶粗;二是锅形石笋,在一截圆柱形的石笋上面,乳石滴成“铁锅”, 锅沿悬空,铁锅里盛着钟乳滴成的“菜肴”;三是仙桌,石笋支持 着“桌面”,桌面平整, 其间有钟乳滴成的几个“羽觞 ”,桌子周围有独凳,象是仙人欢饮或奕棋的地方;四是“古 树化石”,有大有小,小的有手臂粗,大的需两人合抱,逐一 横陈洞底。底部断面平整,看 似钟乳石或石笋断落,但洞顶洞底却没有断落的痕迹。大的那具“化石”周围 ,长出石幔, 象被侵蚀 得深深的古树的树纹,击之可以奏出悦耳 的音乐。

史方志

溪秀身体乳含什么成分

广西德保胜景 事业 广西平乐胜景 事业 广西靖西文物事业 北海海城区胜景 事业 广西奇闻轶事:田林篇 广西隆林文物胜迹 广西玉林文物胜迹 广西田阳剿匪纪事 广西北流文物事业 广西宾阳文物事业 广西隆安文物事业 广西邕宁县文物胜迹 广西柳城文物胜迹

最新版权声明:鹊肤霖提醒您:在浏览本本网站(gta5人物身上全是红点)侠盗猎车追越野车任务?信息时,请您务必阅读并理解本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您认为本网不应该展示与您有关的信息,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尊重您的决定并当天作出处理。作者:鹊肤霖 转载请注明转载地址

专业祛鸡皮肤 微信 : zyjs28 (长按可以复制)

专注:鸡皮肤、鱼鳞皮肤、蛇鳞皮肤、红点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