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背后有的是一段历史故事,有的是名篇佳句。今天要先容 的成语知识也很有趣:昔人短短的文章中有大段文字都被后人沿用,并称之为成语。一起来看看这两篇高产成语的古文。
进学解:922字,40条成语
韩愈发怨言 ,成语满纸飘
《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受苦 学习,求取前进 ,“解”是解说、剖析 。
其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学生上课,学生提问题,韩愈来解答的对话,就有了这篇文章。
有人说韩愈是借着向学生训话的时机,顺便发发怨言 ,叹息不遇。
不管是韩愈醉翁之意,照旧这些话语是学生们真切需要的勉励,《进学解》可谓是超扎实的古文,不到一千字的篇幅中,泛起了40条后人常用的成语。
若是 这真是韩愈随口怨言 的话,那么他或允许 以被称为“成语大王”了吧。
业精于勤:指学业方面的精湛 造诣是由于勤劳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动辄得咎:指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较短量长:成语诠释 指较量 是非,谈论 优劣。“较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含英咀华:把花朵放在嘴里逐步 品味 ,比喻细细地琢磨。“沈浸醲郁,含英咀华。”
卓荦为杰:指超绝出众的优异 人才。“纡余为妍,卓荦为杰,较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扬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力挽狂澜:用力阻止重大 的海浪。比喻勉力 扭转邪恶 危急的时势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异曲同工:差异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纷歧样;但却是同样的精彩。“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是不是没有想到这些挂在嘴边的成语,所有 出自韩愈这一篇文章?
出师表:758字,29条成语
光背没用,还得会用
《出师表》可能是各人高中时代最熟悉的古文了,除了全文背诵并默写的要求,古文中富有韵律的文字也让人感动到起一身鸡皮疙瘩。
你可能已经记不清《出师表》中的成语了,下面我们来一起温习一下,顺便看看,你能不能接出这些成语的下一句。
事无巨细:意思事情不分巨细,形容什么事都管。“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巨细,悉以咨之。”
引喻失义:指语言 不适当 ,不合原理。“不宜妄自肤浅,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裨补阙漏:意为填补 罅漏 、不足之处。“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夙夜忧叹:早晚忧闷 叹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有所广益:收到更多的成效。“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掌握分寸。“至于斟酌损益,进效忠 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重温这两篇古文,您可能感受到成语之妙,正在于将冗长的语言情绪浓缩至几个字,言简意赅、生动明确。
康健提醒 :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透风 ,少去人群麋集 处。
百家讲坛
《中华成语》
播出时间:4月9日-25日 12:0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于毅 陈皖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