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源 :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冰盘存琥珀 ,何似糖霜美。”“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中盐。正宗扫地从谁说 ,我舌尤能及鼻尖。” 北宋苏轼和黄庭坚这样形貌 “糖霜”(即冰糖)味美。而最早将其制作要领总结成书推广的是一位名叫王灼的遂宁人。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宋代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若是 用现在的语言归纳综合他,或许就是“文理全才”这四个字。
王灼出生清贫 ,青年时代曾到成都修业 ,后往京师应试,虽学识渊博却在科举场上失意,未能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但他潜心著述,在学术上走出了纷歧样的人生。他在成都撰写了第一部系统的词学专著《碧鸡漫志》,极具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在遂宁撰写了第一部糖业科技专著《糖霜谱》,系统研究了制糖的一整套流程,具有主要 的科学价值。
《碧鸡漫志》全书共分五卷。第一卷即从歌曲的起源入题, 历述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变,考证了唐乐曲得名的原由及其与宋词的关系,品评了北宋词人的气焰 气焰 门户 及其演变。王灼以音乐与文辞的关系为线索, 在歌曲的传统中寻找词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著作可以说是词的古代史。
宋代广为传唱隋唐以来的曲子致宋词繁荣,乐器也有主要 生长。胡琴在北宋时泛起,丝竹乐器合奏、管乐合奏、弦乐合奏及“小乐器”“鼓板”等也已盛行,独奏乐器的演奏与创作也有显著生长。在《碧鸡漫志》中,王灼就写了这样一则趣事:“嘉佑间,汴都三岁小儿,在母怀饮乳,闻曲皆捻手指作拍,应之不差。”一个三岁的吃奶小儿听曲能打出准确的节奏 ,可见宋代音乐在民间的普及水平。
《碧鸡漫志》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创作完成的,笔耕不缀的王灼,紧接在绍兴二十年撰成《糖霜谱》。
谱共七篇 , 书中,王灼详细讲述了糖霜(即冰糖)的制作技法,“糖霜户器用曰蔗削,如破竹刀而稍轻。曰蔗镰,以削蔗,阔四寸,长尺许,势微弯……事竟歇三日(逾期则酿),再取所寄收糖水煎。又候(九分)熟,稠如饧(十分太稠则成沙脚),插竹徧瓮中,始正入瓮,箕覆之。此造糖霜法也。已榨之後别入生水重榨,作醋极酸。”
正是由于 这样详细的武艺再现,使《糖霜谱》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评价为:“是中国古代一部较量 完整 、适用 的关于植蔗和制糖的科技专著。”在《文献通考》《四库全书》和《中国机械工程生长史》等书中,《糖霜谱》也获得了高度评价。
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整理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看法。天下 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宣布撒播 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