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爷湿疹是老题了。这段时间他每天晚上痒的睡不着觉。他的四肢被抓伤结痂了。在市三院皮肤科,最近有很多这样的病人,但医生说这个病和“湿气”关系不大。
01
用沸水烫,
结果,痒得更厉害了
“今年太干燥了,我觉得不舒服。我是去年11月底才用的保湿霜,今年年初去的医院。”在最近的专家门诊中,张以进最常见的描述是“痒”。
几天前,马在女儿的陪同下到看病。他卷起袖子和裤腿。他的前腿、大腿内侧、双手前臂都长满了湿疹,衣服里隐约渗出血来。
“老了,年年发。今年年初,我的小腿干裂脱皮,像一块鱼鳞。为了止痒,我用热水烫了一下。结果更痒了。我每天睡觉前都得拼命挠它,才觉得舒服。”面对又急又气的马,张以进检查后耐心安抚。“你得的是低脂血症性湿疹,也叫干性湿疹。不是湿气重,是皮肤太干了。”
近期,低脂湿疹进入高发季节。“一些洗澡太频繁又没有使用润肤霜习惯的年轻人和过敏体质的人也容易得。”几乎每次张在专家门诊接诊六七十个病人,她都要数一数,与干燥有关的皮肤病占30%。
02
保护皮脂
试试“333”法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保留脂肪的能力越来越差。再加上天气冷,很多人喜欢用热水洗澡,我们表层的皮脂很容易流失。”医生经常跟湿疹患者开玩笑,“你就是太干净了。”
作为皮肤科医生,秋冬一次,我会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每周用一次弱酸性沐浴露。还有一个“333”法则:“我一般洗澡3分钟,洗澡水温控制在36摄氏度,接近皮肤温度。洗完澡,在皮肤完全干透之前,我会涂30克左右的保湿霜。第一遍薄涂,第二遍厚涂小牛皮等容易干的部位。”
03
皮肤干燥和发痒的人
你可以“把润肤霜涂在身上”
不推荐这些成分。
很多人等到皮肤皲裂了才涂保湿霜,效果往往不是很好。
医生提到,最近国外流行一种说法,皮肤干燥、皮肤瘙痒的人要“在身上涂保湿霜”,随时随地都要涂。
“最近很多人买护肤品,但是在秋冬季节,一般不建议使用橄榄油、甘油等不含生理保湿成分的产品作为保湿剂。选择保湿剂比较合适,比如维生素E尿囊素霜,吸收保湿效果好。”
在门诊,医生发现很多老年人喜欢穿保暖不透气的衣服,有些贴身的衣服是晴纶的。这些习惯要改,少喝点酒。
“当你感到皮肤干燥发痒时,也应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炎症反应。可以用手轻拍,也可以用冷毛巾敷,止痒。”
出发地:健康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