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郭 瑞
听到高亢的音乐或令人揪心的故事时,你是否会感受到一阵激动的震颤从身体上闪过?学者称这种体验为“皮肤热潮”,是指当一件艺术作品(好比一首歌、一幅画或一本书),深深感动你时引起的心理 反映。
这种感受有点像是发抖,通常由感官刺激引起,伴有强烈的情绪反映如愉快、兴奋、震惊等,心理 上还会体现为皮肤起鸡皮疙瘩,一连 时间一样平常 为4~5秒。
研究发现,在音乐方面,能引发皮肤热潮的刺激包罗响亮的和出乎意料的音乐片断 。除了音乐,其他刺激如刮黑板的指甲声、酸柠檬的味道、头部的推拿、看到雄伟的画面、感受到伤心故事等,身体都市像被突然“电”到一样平常 哆嗦。
从基础上来讲,皮肤热潮是一种情绪或审美反映,因太过强烈而引发躯体体现。除了皮肤外貌的震颤感,尚有 脊柱重新到尾的一激灵、喉咙哽咽、眼泪涌出、肌肉主要 、心跳加速等。履历 皮肤热潮时,大脑的“夸奖中枢”运动异常活跃,释放更多的快乐激素多巴胺,让人感受优异 、愉快 酣畅愉悦。
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体验过皮肤热潮,人群中占比为55%~86%。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能体验到皮肤热潮的人,其听觉皮层与夸奖中枢和情绪中枢联系更细密 。这些人尚有 个性上的配合点,如开放,即更有想象力,乐于浏览 和感受优美 的工具,追求新颖 的体验,容易陶醉于艺术。
音乐心理学家米切尔·柯尔以为 这种能力可以作育 ,例如听音乐时,试着把注重 力集中在音乐上,戴上耳机,闭上眼睛,陶醉其中,也许也能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