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武汉长江南岸的黄鹤楼,因历代文人书生 在此留下许多著名诗篇,而蜚声中外。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名楼不远处耸立着武汉唯逐一 座封建帝王陵墓:大汉陈友谅墓。《明史·陈友谅传》纪录,1360年,陈友谅杀死红巾军首领天完天子徐寿辉,称帝,国号大汉,定都江西九江;1361年,陈友谅把国都迁至武昌;1363年,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时,陈友谅中流箭身亡,葬在黄鹤楼周围 。
5月27日,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在陈友谅墓地探访时望见 ,石阶上充满青苔,黄叶枯枝落在墓碑前,与长江大桥上熙熙攘攘 的喧嚣相比,墓地凋零冷清。
除黄鹤楼外,陈友谅墓地周围 尚有 辛亥革命纪念馆、户部巷等诸多旅游景点。
湖北仙桃文史专家、《再读陈友谅》作者姚高悟说,只要稍稍宣传,陈友谅墓便会游人一直 。在陈友谅第二十四世孙陈蕙芬女士看来,比宣传更要紧的是:为陈友谅正名。“《明史》把陈友谅写坏了,他没杀徐寿辉、鄱阳湖决战后他也没死,推行屯田制,深受黎民恋慕,推动了中国造船业生长,缔造了中国最强水师。”
5月27日,武汉武昌,陈友谅墓前的石牌楼 上写着:江汉先英。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碑文上的陈友谅:弑主后称帝
陈友谅墓旁的石碑上纪录着他的生平事略:1320年,陈友谅出生于湖北仙桃,父辈是渔民。他本姓谢,因祖上入赘陈家,于是跟了人家的姓。他当过狱吏、稍懂文义,略知武略。
彼时,元末农民起义汹涌澎拜,陈友谅带着弟弟,投了徐寿辉统领的红巾军,在倪文俊手下当差,因功升为“统军元帅”。
史料纪录,1351年,红巾军有百万之众,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
碑文显示,1357年,倪文俊想行刺 徐寿辉篡位,陈友谅杀了倪文俊,收其队伍,被徐寿辉升为“平章政事”。随后,他带着军队连克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数十个州县。1359年,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迁都江西九江,自称汉王。他一再 与朱元璋征战 ,一度进军到南京。1360年,称帝心切的陈友谅杀了徐寿辉,在九江建都,国号大汉,年号大义。
姚高悟先容 ,陈友谅建设的大汉,国界有八省: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广东、福建、河南。
碑文上说,陈友谅称帝导致人心离散。1361年,朱元璋攻克九江,陈友谅退都武昌。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中流箭身亡,其部将张定边将他葬在黄鹤楼南方 。1364年,朱元璋攻克武昌,来到陈友谅墓地祭祀,写下了“人修天地”四个字。
上游新闻记者注重 到,碑文上的陈友谅生平事略与《明史·陈友谅传》如出一辙。在这两段史料中,陈友谅是一个杀自己伯乐、弑主的枭雄。
此外,在金庸笔下,陈友谅是丐帮长老,他为人奸诈狡诈 、嚣张跋扈,使用 宋青书杀了武当七侠莫声谷,罪大恶极 。在其他多部影视剧中,陈友谅形象亦是云云 。
5月27日,武汉武昌,陈友谅墓的墓碑刻着“大汉陈友谅墓”。湖北省政协委员张翼之曾建言把墓碑上的文字换成“大汉天子陈友谅墓”。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纪念馆中的陈友谅:最强水师缔造者
离陈友谅墓地百余公里处,即是他的家乡——湖北仙桃。
仙桃建有陈友谅纪念馆,于2013年12月18日开馆。展馆内容有五部门:起义反元——摧毁元朝南方统治势力;逐鹿江南——打造天下 上最强盛 的水军;推行屯田——开启沔阳三蒸文化之源;历史影象——功过批判 自有春秋评说;后裔觅踪——更名换姓漫衍大江南北。
姚高悟称,《明史》中对朱元璋极尽褒扬之词,对陈友谅大加贬损,这有失公允。陈友谅揭竿起义,坚定反元,征战大江南北,是农民起义首脑 ,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看法看待陈友谅。
姚高悟引用了多位名人的说法。
清朝谷应泰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有一段话:“元人失驭,群雄蜂发,逐鹿之夫,所在都有,独陈友谅以骁鸷之势,奄有荆楚,控扼上流,地险而兵强,才剽而势盛。”
中国近代头脑 家、戊戌变法首脑 之一的梁启超在所著的《中国历史研究》中写道:“项羽、李密、陈友谅,时代差异,事业大致相同……这种失败的英雄可供我们凭吊的地方许多。”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所著的《朱元璋传》中写道:“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他事实 是阻挡元朝蒙汉田主阶级统治的英雄人物,在历史上起过作用。”
姚高悟和仙桃官方人士均称,建陈友谅纪念馆,意在还原一个真实的陈友谅。
60余岁的陈蕙芬女士是陈友谅第二十四世孙。
她受访时称,在成王败寇的历史评价中,正史对陈友谅的评价是不公正的;于通俗 公共而言,影视剧比正史更深入人心。“我曾冒出过起诉影视剧编剧的想法,可起诉有什么用?改变得了人们对陈友谅的误解吗?陈友谅打造了其时最强的水师,没有老黎民的拥戴,造得出那么多船吗?”
陈惠芬还说,陈友谅杀倪文俊是平叛;陈友谅并未杀徐寿辉,徐寿辉仍是寿终正寝。
5月27日,武汉武昌,陈友谅墓旁的石碑上刻着陈友谅生平事略,内容与《明史·陈友谅传》如出一辙。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陈友谅二十四世孙:修墓时陈友谅还在世
陈蕙芬说,黄鹤楼周围 的陈友谅墓只是一座衣冠冢。当朱元璋说出“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时,陈友谅还在世。
陈蕙芬先容 ,作为陈友谅的同乡、部将、结拜兄弟的张定边,有“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之隽誉 。她通过走访、查阅大量史书得知,鄱阳湖大战后,陈友谅和张定边率部门散突围。1363年七八月份,张定边带着陈友谅次子陈理,来到武昌,立其为帝。两人用陈友谅的战甲,在黄鹤楼边上修建了陈友谅墓。1364年,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开城投降。朱元璋来到陈友谅墓前,得知是衣冠冢后,便没有破损 墓地。“虚晃一枪,两个目的:不让朱元璋挖墓;藏住陈友谅未死的神秘 。”
姚高悟先容 ,这座衣冠冢在明朝末期逐渐疏弃,1908年被人再次发现,1912年湖北省内务司议请整修,1913年建成完工,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再次修葺,并被列为湖北省文物掩护单元。
史料纪录,陈理投降后被朱元璋封为归德侯,1372年被流放至高丽,生涯 过得艰辛,靠高丽王室救援 过活;1368年,不愿做降将的张定边遁入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陈蕙芬称,鄱阳湖大战之后,陈友谅带着8万水师精锐,突围至舟山群岛,继续与朱元璋反抗。数年后的一次战斗中,陈友谅身亡。其麾下的赵将军,将他的尸骸 埋在了舟山。朱元璋的队伍在杀绝 陈友谅残部后,挖开了陈友谅真正的墓地,鞭尸。不久,有人找到了陈友谅的遗骨封进坛中,葬在长江与钱塘江的入海口处,划分“挂”在两个“龙角” 之上。
陈蕙芬坦言,正史上并没有关于前述说法的纪录。“这是我自己的研究,还没有正式对外宣布。”
陈友谅纪念馆坐落于他的家乡湖北仙桃,右图为纪念馆中的陈友谅塑像。图片泉源 /受访者供图
“昔日统千艘,今剩余晖照”
滔滔长江飞跃不息,武汉长江大桥上熙熙攘攘 ,而陈友谅墓碑前落着枯枝黄叶,苍凉寥寂了600多年。
陈友谅墓是武汉唯逐一 座封建帝王陵墓,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墓垣前门直立 四柱三间石牌楼 ,坊正面额上以汉隶字体题“江汉先英”,反面题“三楚雄风”等字样。墓前直立 “大汉陈友谅墓”石碑一块,高丈余。墓西两丈开外,有一座凉亭。
上游新闻记者注重 到,在陈友谅墓地周围 有多个旅游景点:蜚声中外的黄鹤楼、国家二级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汉味小吃第一街”户部巷、网红打卡地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当游人在这些景点嬉戏 时,很少移步至陈友谅墓。
早在2011年,湖北省政协委员、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张翼之就建言到,文物主管部门应该本着尊重历史的精神,给陈友谅墓换上一块名实相符的“大汉天子陈友谅墓”的墓碑。
姚高悟说:“武汉旅游部门稍稍做宣传,那些去黄鹤楼、户部巷嬉戏 的人中,不少人会去陈友谅墓地走走。”
陈蕙芬以为 ,很少有人去陈友谅墓旅行的缘故原由 是,陈友谅一直背负着坏名声。“宣传不宣传陈友谅墓,我一点也不体贴,我现在正在写书,想为祖先正名。名正不外来,其他的事没有任何意义。”
仙桃则跃跃欲试,想把“陈友谅”当成旅游招牌。
该市把陈友谅传说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政府官网上推荐陈友谅故宅,并附文说,陈友谅是农民斗争的一面绚烂 的旌旗 ,这无疑是沔城人民的自满 ;2013年,占地3891平方米的陈友谅纪念馆完工 ;2018年元月,召开48集电视一连 剧《陈友谅》影视剧本钻研 暨项目宣布会……
有一位游人旅行陈友谅墓时写下一首《谒陈友谅墓》:南北架长桥,上下通双道。堑烟波笼斜阳 ,隐约 鱼龙啸。昔日统千艘,今剩余晖照。败寇成王走一遭,不枉人世 道。
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