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
口腔黏膜上皮因代谢杂乱 ,发生太过角化,泛起白色角化斑块称为口腔白斑。多见于中年男性,少数白斑病例可发生癌变。患者一样平常 无自觉症状,如上皮角化水平较重,可有粗拙、口干或进食乏味等症状。
验案
方和谦验案
患者,男,39岁。2005年3月3日初诊。
一年前双侧颊部口腔黏膜发现白斑,曾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确诊为口腔白斑。局部无显着 不适。患者一样平常 情形 好,纳食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平缓。中医辨证属湿毒蕴肤,以清解利湿为法。处方:
生甘草5g,炙甘草5g,薏苡仁20g,白花蛇舌草15g,白茯苓10g,蝉蜕5g,牡丹皮10g,玉竹10g,金银花10g,炒谷芽10g,炒白术10g.15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左颊白斑已逐渐缩小,自觉口干,偶有牙龈出血,舌脉同前。继服前方加生地黄10g,再给予15剂。二诊时患者左颊白斑已愈,右侧也已变小,再投上方15剂。三诊时患者一旦痊愈不用再诊,患者果未再诊。
【按语】口腔白斑是中晚年 人较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是口腔癌前病变之一。好发部位为两颊,其次是舌、唇、齿龈等处。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的白色角化性损害,一样平常 无自觉症状。方老以为 ,因脾主肌肉,脾主运化水湿,脾开窍于口,若脾失运化,湿停毒郁,发于口腔黏膜,黏膜受湿邪侵蚀,则发白斑。方老谨守病机,用生薏苡仁、白茯苓、炒白术健脾化湿,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炒谷芽温中健脾和胃,玉竹养阴清热,牡丹皮泻阴中之火,凉血活血,两药适用活血化瘀通络,补而不燥,可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黏膜愈合;配蝉蜕祛风,以皮达皮。方中生甘草清热解毒,炙甘草补中且协调 诸药,两药相配,祛邪以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