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癣
足癣系致病真菌熏染足部所引起的最常见浅部真菌病菌,我国民间称之脚气或湿气。本病主要病原菌是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玫瑰色毛癣菌等。此外,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也屡见陈诉。
足癣以中青年发病菌占多数。儿童晚年 患者较少见,这可能与这些人运动少、趾间较干燥有关。
【临床分型】
本病菌好发于趾间,尤其是第三四趾缝。这同上述部位皮肤亲近 接触、湿润、不通气,汗蒸发较差有关。足癣皮损体现一样平常 分为以下三型:
(一)水疱型:在趾间及足底处可见针头至粟粒大的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疏散或麋集 漫衍,相近 皮疹可融合,形成较洪流疱。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转为鳞屑。
(二)趾间糜烂型:惯发于趾间,患处湿润而多汗。皮疹初起为浸渍,因瘙痒或揉擦后招致表皮破损,终于转呈糜烂潮红湿润。可伴渗液常发出难闻恶臭。
(三)鳞屑角化型:颇为常见,好侵占 足底,足侧、趾间及足跟部。皮损体现为鳞屑,角质增厚,粗拙变硬,间有皲裂,每至冬季病性尤重。
以上三型的皮损往往同时参杂互见,只不外是以其中那种皮损为主,就称该型足癣。例如水疱型是以水疱体现为显著,间也可见糜烂或鳞屑少许。
本病自觉剧痒,以水疱型和趾间糜烂型尤甚。足癣发病与季节有关。往往冬轻夏重。在炎天 容易继发细菌熏染发生失常反映而引起癣菌疹,此时可伴发烧等全身症状。
【治疗】
1、癣药并发熏染,应先控制熏染。
2、病变处肿胀渗透 显着 时,可选用3%硼酸水或0.02%呋喃西啉溶液湿敷,俟消肿、渗透 镌汰 后再选择有用 治疗癣的外用药。
3、患处呈糜烂及少量渗透 者,须先以黄连氧化锌油外用过渡2~3天,然后再酌情替换 相宜 癣药膏。
4、病损体现为鳞屑角化型时,治癣药膏的剂型以软膏或霜剂为妥。
5、如损害处有皲裂征象 、忌用酊剂外搽,仍选取软膏或霜剂为好。
6、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者,可选用酊剂或软膏和霜剂。
7、面部、股内侧等部位皮损,榨取 用高浓度角质剥脱剂,以免刺激而引起皮炎。
8、只要剂型选择无误,多主张不宜频仍 替换 外用药。每种治癣药膏至少要用一周。
9、病情顽固或皮损面积普遍 、应用局部疗法治愈有难题 者,可思量 给予酮康唑内服,200mg,1次/日,连用4周。
【中医外治法】
1、汗疱型:用土大黄、黄精适量,煎液敷患处,逐日 2次,每次1个小时。
2、浸渍糜烂型:马齿苋(干品)适量煎液敷患处,逐日 2次,每次1小时。
3、鳞屑角化型:苍肤洗剂外用浸泡,外用黄连膏(黄连10克,凡士林90克)涂于皮损外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