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想知道关于我一听音乐就起鸡皮疙瘩,这是怎么回事?和一些为什么鸡皮疙瘩变大了怎么办是怎么回事的吗?那么听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解吧!
添加一名作者
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有时,我会因一段旋律而感到灵魂的震撼,有时,我会不知不觉地起鸡皮疙瘩……鸡皮疙瘩不是只有在冷的时候才会发生吗?你如何与音乐联系起来?
首先,发生什么事让你起鸡皮疙瘩?
我们的皮肤有一块小肌肉与毛囊相连,这块肌肉被称为“毛根”。当竖毛肌收缩时,您可以看到皮肤上长出毛发并形成鸡皮疙瘩。
几乎所有毛茸茸的哺乳动物都有鸡皮疙瘩。这部分是为了抵御寒冷;直立的毛发可以气流并在皮肤表面形成绝缘层。另一方面,动物在面临威胁时也会竖起毛发。这时,令人起鸡皮疙瘩的“炸头”效果可以让动物显得更加健壮。
猫因恐惧而“爆发”是哺乳动物中常见的现象。图片来源SKsiddhartthan
虽然我们人类不再需要用头发来御寒,让我们的身体显得更大,但这个系统仍然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此外,它还与更丰富的情绪反应相关。起鸡皮疙瘩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可能是一幅令人厌恶的画作,有时可能是亲人的爱抚,有时可能是美妙的自然景象,一件艺术品,甚至是一点点的心理活动。与听音乐相关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现象可以称为“颤栗”,也可以称为“审美寒意”。
无论触发因素如何,所有类型的鸡皮疙瘩都有相同的生理机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强烈唤醒。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会发生许多变化,包括心率和呼吸加快、皮肤电反应增加、体温和脉搏幅度降低。测试该设备使研究人员能够准确记录令人起鸡皮疙瘩的声音。
当起鸡皮疙瘩时,皮肤电极、体温、心率、血容量、脉搏幅度和呼吸参数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也为研究测量提供了便利。绘画
皮肤的“高潮”,大脑的愉悦
除了“听音乐就起鸡皮疙瘩”这个严肃的名字之外,还有一句出乎意料的生动的话——皮肤高潮。由于担心误解,“皮肤高潮”一词已不再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1]。
这不是真正的高潮,但却是一种非常令人愉快的反应。实验表明,随着受试者对音乐享受评价的增加,鸡皮疙瘩的生理指标变化加剧,并在颤抖现象发生时达到顶峰[2]。
这种愉悦不仅限于皮肤表面。当我们享受让我们起鸡皮疙瘩的音乐时,我们的大脑会变得更加活跃。2001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Zatorre教授团队完成了一项经典研究[3]。在这项研究中,受试者在接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时选择听能引起自己颤抖反应的音乐。结果,当皮肤电极等生理指标表明颤抖发生时,受试者大脑多个区域的局部血流发生显着变化,其中最显着的是流向腹侧纹状体的血流增加。
腹侧纹状体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它实际上是大脑励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一个称为伏隔核的结构,它涉及我们几乎所有的愉快经历。无论是餐桌上的盛宴还是卧室里的性接触,都会引发伏隔核中多巴胺的释放,这也与成瘾药物有关。其他研究提供了更明确的证据表明,当颤抖发生时,也会释放令人愉悦的多巴胺[4]。
多巴胺不仅能让我们享受当下,还能帮助大脑记住某些音乐带来的愉悦体验。因此,当再次播放同一个片段时,我们开始期待那一刻的情感爆发,而这种期待会进一步促进快感的产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将颤抖称为“皮肤高潮”是恰当的。
“HappyChills”与音乐有何联系?
为什么音乐如此令人愉悦并让你起鸡皮疙瘩?科学家们仍在寻找这背后的具体机制。
音乐不是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也不是可以直接作用于身体的化学物质,但提供快乐的原理几乎是一样的。研究人员推测,由于人类大脑的复杂性,古代与生存相关的励系统和负责高级认知活动的大脑区域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这实际上会导致低水平的反射反应,例如起鸡皮疙瘩。审美体验的一部分,比如音乐。
上述测很快就得到了证实。2013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5]发现,当人们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伏隔核会带来愉悦感,它与听觉皮层有很强的功能联系。负责音乐识别。
那么为什么大脑会“励”听音乐呢?
一种理论认为,某些音乐作品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因为它们违背了人们的期望。比如,在很多乐曲的高潮处,会出现新的旋律或和声等各种表现手法,或者声音的强度突然增强,但往往这些意想不到的部分才是最令人震撼的。因此,这种观点认为,音乐产生的乐趣实际上鼓励我们发现和辨别新的声音,这有利于我们人类祖先的生存。
另一种理论赋予音乐更多的社会功能。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来看,音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5,000年前。当时人类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音乐可以暂时忘记生活的艰辛,达到心灵的平静。一起演奏或听音乐的经历也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音乐和言语一样,不仅仅是生物进化的产物,而且是人类大脑创造的“技术”。人们用音乐来表达情感,但音乐也影响着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6]。
左德国发现的兽骨制成的笛子,上下笛各有35,000年的历史,下笛有20,000年的历史。右在法国西南部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壁画,可能是第一幅描绘演奏乐器的场景。绘画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音乐。
音乐带来的清凉感很常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这种感觉,有的人甚至完全缺乏“音乐快感”。
据2014年《现代生物学》发表的论文统计[7],患有音乐快感缺乏症的人约占总人口的2%。这些人虽然能够理性地分析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却无法感同身受,但在玩与音乐无关的时,他们会像其他主体一样,根据输赢而经历情绪的起伏。失去。据文章作者称,“他们仍然爱,但他们不爱音乐。”
音乐享受的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音乐训练可以加强纹状体和皮质之间的联系,因此音乐专业的学生比医学生更容易出现颤抖[8]。其他行为研究发现个性和音乐享受之间存在联系。其中,“体验开放性”这一人格特质与监狱经历关系最为密切。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想象力丰富,愿意寻求新的体验,并且倾向于深入探索自己的情感。具有强烈体验开放意识的人,当他们沉浸在音乐中时,更容易体验到令人愉悦的“审美寒意”,调动各种认知功能,而不是只用右耳或左耳聆听。
如果您想知道自己是否对音乐乐趣敏感,请参加巴塞罗那音乐励卷,该卷已在许多研究中使用。该调查卷提供了从音乐中获得励的能力的总体得分。60分以上意味着你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到音乐感染的音乐爱好者,而低于40分意味着你可能比大多数人更难享受音乐的乐趣。
即使在今天,这段经历的背后仍然存在许多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大脑给予人类的惊人励。
哪一首音乐让你起鸡皮疙瘩?
参考
Harrison,L,Loui,P2014刺激、发冷、颤抖和皮肤高潮,走向音乐超越心理生理体验的统一模型心理学前沿,5
Salimpoor,VN,Benovoy,M,Longo,G,Cooperstock,JR,Zatorre,RJ2009听音乐的励方面与情绪唤起的程度有关。PLoS一、410、e7487
Blood,AJ,Zatorre,RJ2001对音乐的高度愉悦反应与与励和情感相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有关。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9820、11818-11823
Salimpoor,VN、Benovoy,M、Larcher,K、Dagher,A和Zatorre,RJ2011在音乐峰值情绪的预期和体验过程中解剖上不同的多巴胺释放自然神经科学,142,257-262。
Salimpoor,VN、vandenBosch,I、Kovacevic,N、McIntosh,AR、Dagher,A和Zatorre,RJ2013伏隔核和听觉皮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预测音乐励值Science,3406129,216-219。
Altenmller,E、Kopiez,R和Grewe,O2013音乐中的强烈情感是一种进化适应吗?声音-感知-性能第131-156页施普林格出版公司
Mas-Herrero,E,Zatorre,RJ,Rodriguez-Fornells,A,Marco-Pallars,J2014特定音乐快感缺乏症中音乐和金励反应之间的分离当前生物学,246,699-704。
Goldstein,A1980对音乐和其他刺激的反应生理心理学,81,126-129
Colver,MC,El-Alayli,A2016从音乐中获得美感开放性体验与兴奋之间的联系音乐心理学,443,413-427
本文版权归国科网所有,严禁转载。